□張立
今天說的這條路,是慶徐路,是徐園子至慶云縣城的路。
我的家在徐園子,小時候的印象里,我的徐園子就是偏遠。因為從路上就可以看出來,一個是遠,距縣城差不多有40多里路,一個是路難走,記憶中的路途特別坑洼、顛簸。
但盡管這樣,踏上這條路到外面看看,成了我小時候最向往的事情。可當時的交通十分不便,唯一出行的工具就是自行車,也感謝我的父母,每年都會不辭辛勞騎自行車帶我去縣城。可一路上近兩個鐘頭路程里,對于坐自行車的我也是一種考驗,往往是在前梁硌的屁股疼了,就到后座坐著,在后座坐的的腿麻了,就再到前梁,如此反復。現在想想,對于坐車的我已是萬般苦,對于騎自行車的父母又是何等的辛苦呀。
但這路途的苦,在到達縣城的那一刻,隨即被歡騰雀躍代替了,因為城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鮮,都想立刻去觸碰。尤其,那城里的路,平整、光滑,走在上面一點塵土都沒有,好愜意,當時想我們徐園子的路啥時能這樣就好了。還有那百貨大樓,真的深深折服他的琳瑯滿目,人生第一個硬質封皮日記本就購買于此,曾一度是我對城里的念想,亦一直珍藏至今。
就這樣,懷著對城里美好的憧憬,期盼著我們鄉村的變化。但感覺好多年間,我們鄉村的道路依然坑洼不平,尤其,遇到下雨天,我們這些上學的娃都是兩腳泥濘,而且有的娃娃沒有雨鞋,就要穿著踩濕的布鞋上課,想想真是苦不堪言。而對于家中有菜園的人家,更是一籌莫展,蔬菜運不出去,就意味著不小的經濟損失。所以,就盼望著天能趕快放晴,待路面稍干,就人推車拉的趕著賣菜,往往道路上會留下一道道深深的車轍,就像一行行流淌的眼淚,訴說著哀愁。
記得大約到了1995年左右,我上初中時,從跟著傳唱《春天的故事》,知道了改革開放;從關注電視新聞,記住了改革開放的深遠意義。改革開放給我們國家帶來了綜合國力的空前提升,也直接改變了我們鄉村的生活,最明顯的就是鄉村的這條路。因為,我們這條路在改革開放“要想富,先修路”的大潮中,也搖身一變成了我夢寐以求的柏油路。
就在我沉浸在柏油路通車,終于擺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喜悅時,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又催生出了一些新的助力鄉村發展的國家政策,我們迎來了更大的喜悅,慶云縣村村通公交車工程正式啟動。當我去縣城讀高中時,正好公交車全面開通,從校門到家門,公交車便利了我們這些鄉村學子;從縣城到鄉村,距離已變得不再那么遙遠。
當前,我國改革開放已40周年,城鄉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一如,我的徐園子,因為有了通暢的路,有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好機遇,她不再閉塞,她可以盡情流通、盡情展示她的魅力。澳城連鎖超市一如城里的琳瑯滿目,“祥園”大蔥直銷京津冀,鄉土企業君創鎖業被認定為省高新技術企業……我們搶抓改革開放好時機,憑借自己的勤勞努力,鄉村振興的道路正越走越寬、越走越美好。
隨著我大學畢業,到縣城工作,每天都能感受到城市的變化,而變化最大的也是路。從京津冀產業園新增四條路到中心街北延、新華路西延、李之儀路、吳鐘路,全域旅游的架構日益豐滿;從雨污分流、綠化景觀提升到精細化保潔、濕式機掃,道路環境提升直接折射城市發展;從G205、G339到德濱高速、及正在規劃建設的通用機場,地處京津冀協同發展區域的慶云區位優勢更加突出,雙招雙引、新舊動能轉換正引領慶云騰飛的路。
說著路,又想家了。好吧,帶上屬于我自己的駕照,一路飛奔慶徐路,回家。
一路上,我很滿足,因為,從縣城到我的徐園子,真的成了一件隨時隨地、說走就走的事情;也很慶幸,慶幸生長在這個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擁有著高鐵、港珠澳大橋、一帶一路等等帶來的無比榮耀;更有信心,相信我們的道路會越來越寬、朋友會越來越多、生活會越來越好、祖國會越來越強大。
作者單位:縣城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