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停亂放、占道經營等“頑疾”是城市治理的難題,也困擾著群眾生活。日前,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實施了“街道‘吹哨’,部門報到”聯合執法模式,對這些“頑疾”進行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值得學習借鑒。
以前,針對占道經營、亂停亂放等情況治理,一般由執法部門開展專項行動,雖能取得短期的效果,但很容易出現回潮反彈。屬地街道往往缺少執法權,職能部門又難以時時盯守,執法者和違法者“躲貓貓”,整治往往陷入屢治屢返的怪圈。經開區充分發揮街道在城市基層治理的作用,由街道作為“吹哨人”,集結城管、交警、物業等部門單位,有情況隨時治理,打破了過去“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的困局。
治理者的針腳密不密,決定了城市運行的陣腳穩不穩。城市以人為核心,交通堵不堵,下水道通不通,空氣質量好不好,背街小巷的燈亮不亮……這些小事關系到市民生活品質與切身利益。只有下一番“繡花”功夫,實施精細管理,城市才會更顯溫度,更有吸引力。城市治理與服務精細化,都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創新破難題。近日,省委書記劉家義在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理論座談會上強調,要圍繞制度創新,做好“放創廢”三篇文章,鼓勵給基層松綁放權,為創新提供空間,讓基層成為改革創新的主體。經開區的做法無疑是對上級精神的有力落實。各級各部門應根據工作實際,堅持新發展理念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盡快創新出臺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有利于人民群眾的舉措。
城市在生長,問題也在生長,單靠職能部門大包大攬,難以有效破解,必須學會調動多方力量。經開區運用“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將以往職能部門的單一執法轉變為街道統籌的綜合治理,整治效果由“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轉變為“全身檢查、力求根治”??梢哉f,城市治理就像箍木桶,消除短板只是第一步,不斷扎緊才是貫穿始終的舉措,這樣的管理才不會讓幸福感輕易流失。而補齊表面的短板后,彌補深層次的短板,則是更艱難也更重要的一步。這要求城市管理者以更開放的胸懷讓社會治理創新走上“多點開花”乃至“百花齊放”的軌道。
“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的實踐啟示我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順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社會變革的新要求,破除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存在的障礙和弊端,科學合并、打通堵點、捋順關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從“管得了”向“管得好”轉變。唯有“多推有利于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才能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
張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