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鼓,原名梨花大鼓,是我國北方大鼓中最早的一種。發源于清代中期魯西北農村,主要以夏津、臨清、清河為中心,夏津縣是山東大鼓主要發源地之一。距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清朝晚期,山東大鼓出現了女演員,開始步入城市曲壇。有“紅裝柳敬亭”之譽的黑妞、白妞(王小玉)、鹿巧玲(夏津人,民國時期被稱為“鼓界皇后”,紅極一時)劉鶚《老殘游記·明湖湖邊美人絕調》用優美傳神的文辭,描繪了王小玉演唱情形。此后,山東大鼓大興,影響遍及全國。
山東大鼓是非常成熟的曲藝形式,以魯西北一帶口音為主。男腔頓挫有力,女腔舒展優美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夏津有句口頭禪“聽見山東大鼓響,一回不聽悶斷腸”。山東大鼓不僅直接促發了山東快書的形成,并對河南墜子、東路大鼓、西河大鼓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2011年夏津縣的山東大鼓被山東省政府批準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