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山東的重大政治責任、重大使命擔當,也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大歷史機遇
平原縣作為一個傳統農業大縣,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干在實處、走在前列,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推進鄉村振興,突破口和著力點是產業振興。產業振興的關鍵在一二三產融合,通過發展“新六產”,推進農業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實現產業興旺和生活富裕的緊密銜接,夯實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這才是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最根本、最現實的路徑是做好土地文章。江浙有綠水青山,平原有良田百萬。我們最具優勢的是土地,最具潛力的也是土地,抓好土地就能生金。做好土地文章是我們實現鄉村振興最近、最現實、最管用的一條路。必須抓住解決農村問題的“牛鼻子”,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和保障作用。把集中土地的責任交給農村基層黨組織,由村黨支部領創辦土地合作社,由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對接,進而調優調活農業結構,發展農業“新六產”,既是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的最現實選擇,也是做強現代農業的關鍵一招。
以背水一戰的堅定決心推進鄉村振興。“務農重本,國之大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平原縣將時刻保持一種“迎著風險上、克服困難走”的精神,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敢負責、勇擔當,開拓創新、奮勇爭先,讓鄉村振興戰略在平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把握“土地”難點,推進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黨支部領創辦的土地合作社,是按照“支部主導、入股分紅、集體增收、風險共擔”的原則,以農村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入股的形式,把一家一戶分散的土地組織起來,集中到黨組織領創辦的新型經營主體,實現規模經營。目前,平原已累計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173個,流轉土地6.65萬畝,形成了土地規模化經營的三種模式,為對接引進農業龍頭企業、高端人才、推進產業振興夯實了基礎。
明確開放要點,堅持雙招雙引共創共贏。平原縣把推進農業領域的雙招雙引作為“一號工程”,出臺了現代農業招商引資優惠政策28條,啟動實施了“鄉村振興人才支撐計劃”,在政策上給予大力度傾斜。2018年以來,先后有22家農業龍頭企業進駐平原發展,7名博士、28名碩士領銜的農業專家團隊在平原當起了“田把式”。與山東土地發展集團、魯望公司合作,啟動建設了鄉村振興桃園示范區和張官店“水上桃園古村落+田園綜合體”項目。與青島農業大學合作開展“兩院一基地”建設,與山東農業大學合作建立了草莓科技研究所和教科研實踐基地,農業領域的“雙招雙引共創共贏”成為平原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搭建平臺結點,注重常態化對外推介。以開展黨支部領創辦為基礎,去年11月19日至21日,平原縣成功組織舉辦攜手強企名校,開發共建百萬畝綠色農業生產基地研討洽談會,將全縣百萬畝優質耕地統一“打包”推介,引進農業龍頭企業、科研機構。中國工程院張福鎖院士等18個科研院校的48名博士、88家省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參會,廣西田園“30萬畝綠色農產品種植”等12個重大農業項目簽約,張福鎖院士主導的“科技小院”落戶我縣,146個企業、合作社組建的“平原現代農業產業聯盟”揭牌成立。通過活動的舉辦,全縣上下不僅達成了“土地也能生金”的思想共識,更蹚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破題上路、行穩致遠的好路子。下一步,我們將堅定不移走綠色農業和高質量發展之路,唱響“借腦、融資、引才”三部曲,建立集中推介常態機制,每年搞一次全國范圍洽談會,以“開放”促“開發”,以“共建”促“共贏”。
以攻城拔寨的過硬作風確保鄉村振興“成色足”。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沒有過硬的本領不靈,沒有過硬的作風不行。平原縣將抓實鄉村振興這項“書記工程”,縣鄉村三級書記帶頭干,以“奔跑”的狀態、歸零的心態,發揚“涉險灘”的精神,以“開工沒有回頭箭”“要干就干成”的決心,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下深水、破堅冰,攻城拔寨、劈波斬浪,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王洪霞(作者系平原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