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軍
任何相遇都靠緣分,和德州梁子黑陶相識也是如此。那天,我和眾多文友到德州采風,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黑陶。
一走進會議室,便被桌上兩件黑陶藝術品吸引。其中一件為金絲漆陶,純手工精制而成,正面刻有牡丹花,紅黃白三色相映成輝,在青枝綠葉的襯托下栩栩如生。
據說上古時期德州就因制陶業發達而成為“有鬲氏”之國。現在,德州文化產業集中體現為“一人、兩河與三國”,一人即董仲舒,兩河為運河和黃河,三國指德州位于古齊、魯、趙三國交界處。德州文化產業發展勢頭很好,德州黑陶已成為全國黑陶業的一面旗幟,而梁子黑陶則是德州黑陶工藝品核心。
了解相關知識后,參觀中國黑陶城博物館。博物館分東西兩個展區,中間是大廳。大廳里有個黑陶聚寶盆,盆體正中有微雕,字如微蟻,系《道德經》全文,象征德才兼備、幸福康寧。盆體上另有牡丹與百合,寓意吉祥富貴、百年好合。
進入西展廳,沒走幾步,便看到蛋殼陶。蛋殼陶集中體現了黑陶的4種特質,即“黑如漆,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聲音到底怎樣,我不敢冒昧敲擊,但陶體有多薄,通過那幾十個圓孔、借助那些碎片便能感覺到。蛋殼陶最薄處只有0.3毫米,每件蛋殼陶的重量僅為50-70克。能用手工做出如此精致、冠絕華夏的陶林奇葩,陶體上還有硬刻微雕《論語》,將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完美融合,真是難以想象!
看過蛋殼陶,來到一個較開闊的展廳,那里有若干反映遠古先人制陶場景的陶像和古窯模型。那些陶像,三人一群,五人一伙,或蹲或站,都在認真勞作,是“有鬲氏”的子民吧?
再往里走,是德州梁子黑陶發展歷程展區。德州黑陶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1979年德州即率先在全國挖掘和整理黑陶文化。德州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梁麗霞,1988年從德州學院藝術系畢業后,在德州工藝美陶研究所工作11年。 2002年4月,她憑借3間租賃平房、兩臺二手成型機,和3個下崗姐妹湊了7000元錢,開始艱苦創業。
如今,德州黑陶文化有限公司已擁有4個園區,集黑陶傳承保護、研發生產、項目孵化、銷售推廣于一體,德州黑陶燒制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已先后開發出傳統黑陶、創新硬刻陶、彩陶、漆陶等10多個系列、1000多個品種,銷售網絡遍布全國各地及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和員工在國際國內獲榮譽和獎項數百個,德州黑陶文化有限公司已成為德州文化產業龍頭企業、山東省重點文化企業。
在發展歷程展區,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陶鼎。鼎體頗大,鼎的正面刻有十九大報告全文,整篇文章呈長方形,每個字只有0.8毫米,要借助放大鏡才能看清。字體雖小,但一筆一劃毫不含糊,清秀靈動,充滿了美感,看過的人都禁不住嘖嘖稱贊。
看完德州梁子黑陶發展歷程展區,來到黑陶體驗區。首先看到孫連偉大師。孫老師是拉坯成型專家。借助飛動的轉盤,一團團陶泥在他手中像變魔術一般,很快成型。他旁邊是軟刻大師于慧榮老師。于老師刀法細膩,磨光技術也十分了得。和于老師相鄰的是硬刻微雕大師張務福老師。此刻,張老師正凝神靜氣,在陶器上展示刻字功夫,筆畫雖小,但字字生動。看到如此精湛的技
藝,想到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地堅
持,心里十分敬佩!現在,德州黑
陶文化有限公司已擁有8位工藝
美術大師、26位工藝美術師為核
心的百人專業隊伍。
欣賞完大師的技藝,來到東展
廳。偌大的展廳里,那么多黑陶作
品,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我在
幾件黑陶作品前駐足良久、凝眸細
看:眼前這一件是雍容華貴的牡丹瓶,屬金絲漆陶手藝,它借鑒景泰藍工藝中掐絲、點藍等工序,融各種藝術手法于一體,營造出“吉祥平安、繁榮昌盛”之寓意。還有這件“出水芙蓉”,含蓄包容,清新秀氣,充滿了君子之氣。身旁這個筆筒,筒體不大,卻雕刻了一整篇的《蘭亭集序》,“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另有金陵十二釵、龍運迎祥、冰清圣潔、一帶一路、傾城嬌韻、王者風范、和諧之源、心靈之美、玉鳳鳥、福祿壽、將軍罐、三羊開泰、百年好合、事事如意等,無不精雕細刻、惟妙惟肖。
不知不覺已近中午,我還沒看夠,心中很是不舍,但因時間有限,也只好說聲再見——德州梁子黑陶,抽時間我還會來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