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縣王鳳樓鎮柴廟村積極推行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工作,在全鎮率先走出了一條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發展,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增收,貧困戶的加入又反過來促進合作社規模發展的路子。
一、以黨建為引領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
該村十分重視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工作,經過工作片及村委會反復開會研究,決定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帶動作用,由村黨支部領辦創辦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成立合作社之初,村民都有顧慮,入社積極性不高,片、村兩級干部帶領村里的黨員一家一戶的做工作,他們為村民們算了一筆賬,入社前每畝地純收益為達不到1000元,并且投入的人力相當多,入社后不用自己操心純收益就能達到1000元以上。通過大力宣傳動員,村民積極入社,入社成員達到44戶,入社土地面積545畝。土地股份合作社由黨支部主導領辦、農民群眾用土地經營權入股,形成了“黨支部主導、合作社種地、老百姓分紅、村集體增收”的模式。
二、打造群眾增收新途徑,帶動群眾共同富裕
農民將土地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進行統一耕種管理,再根據收成分紅,農民成了“甩手掌柜”,既省心又省力,由于規模種植成本降低,比自己種植收益還高。同時合作社還積極探索種植模式,同道吉種子公司合作,實施玉米及小麥育種,進一步增加了合作社效益。該村支部書民趙忠剛親力親為,為確保玉米肥料能夠撒均勻,自己帶頭到玉米地里撒肥料;為保證肥料的安全,自己20余天親自看管肥料,未在家居住過。通過努力,合作社今年每畝地為群眾分紅980元,加上小麥補貼125元/畝,其他的黃水費、小麥保險、玉米保險等費用全部由合作社來出,每畝地純收入達到1105元,明顯高于自己種的收益。農民把地交給合作社,自己放心外出打工,種植收獲時節不用再回來打理地里的活,即增加務工收入又節省來回路費。不能外出務工的群眾也可在合作社打工,或在周圍打打零工,或搞養殖,或加工工藝品之類的產業,也能為家庭增加一部分收入。
三、以入股合作社及務工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
該村共有四戶貧困戶,四戶的土地均入股合作社,今年每畝純收入1105元,增加了貧困戶的收入,同時合作社在用工上優先選用貧困戶,如:該村趙士利在合作社澆地、打藥、除草、干建筑方面的零雜活,一年收入10000多元,王玉鳳、王秀蘭、譚懷英三人因年齡大,勞動能力稍差,農忙時幫合作社看看麥子,撿撿玉米包,做些力所能及的零活,每人每天50元工資,每年的打工收入也有1000多元,真正起到了帶動貧困戶增收的作用。
該村在脫貧攻堅戰中,將精準扶貧與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相結合,一方面培育壯大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集約發展現代種植業,一方面讓精準扶貧搭上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的便車,由合作社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變“輸血”為“造血”,實現了合作社、貧困戶、村集體的三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