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鑼鼓震天》主要演員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張雙雙攝影劉振興
生于1945年的老一輩表演藝術家馬德華今年已經74歲,因成功塑造86版《西游記》豬八戒一角而被觀眾熟知。現身德州《鑼鼓震天》電影啟動儀式現場時,他身穿暗色襯衫,一雙紅色鞋子頗為顯眼。近兩年出現在觀眾視野的馬德華大抵如此——嚴謹而又充滿活力,對于表演藝術更是精益求精。
在電影啟動儀式前,作為德州老鄉,馬德華接受了記者專訪。
■個人簡介
馬德華,1945年8月11日生于北京,祖籍武城,國家一級演員。1982年主演古裝神話電視劇《西游記》,飾演豬八戒。2006年在電視劇《老人的故事》中飾演施老頭,同年主演喜劇片《瞧,這一擔挑兒》。2007年與劉大剛、遲重瑞領銜主演大型3D立體神話電視劇《吳承恩與西游記》,再次飾演豬八戒。2011年在電視劇《冒牌董事長》中飾演廖總。2012年在電視劇《喜事連連剩男相親記》中飾演老關。2015年,獲“全國德藝雙馨終身成就獎”。
隨父母赴京自小習武學京劇
馬德華出生在北京一個商人家庭,父母均是德州市武城縣人。所以他稱自己這是“回到”德州,令市民倍感親切。
據他介紹,解放前,在遭受戰亂的武城縣,百姓生活困苦,馬德華的父親馬守俊帶著妻子出去討生活,到北京開了一家小吃店。
北京秀水街,解放前叫臭水河,1945年,馬德華就出生在那里。兄弟4人中,馬德華排行老三,因從小頗為淘氣,人送外號“猴三兒”。卻未與“孫猴子”結緣,而是塑造了“豬八戒”這一幾乎無法超越的形象。
回顧參演《西游記》前的經歷,馬德華的優勢較為明顯,他自幼練武,勤奮有加;14歲學京劇,后被調到北方昆曲劇院,扎扎實實學了兩年后,才開始演戲。
馬德華參演的第一部作品是昆曲《鬧天宮》,飾演“土地神”,后來在演《杜鵑山》時,他結識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和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的話劇演員,跟他們學習現代舞臺劇的表現方式,尤其是朗誦,這對他表演功底的加深起到了重要作用。
參演86版《西游記》塑造經典
“文革”結束后,馬德華回到北方昆曲劇院繼續演戲。1982年,該劇院排演昆曲劇目《孫悟空大鬧芭蕉洞》,馬德華飾演豬八戒。不久,有朋友跟馬德華說:“中央電視臺要拍電視劇《西游記》,不去試試?”
經推薦,馬德華見到了導演楊潔,但楊潔告訴馬德華,已經有3個演員試鏡效果不錯,基本上定下來了。馬德華沒有放棄,楊潔就讓他表演了《孫悟空大鬧芭蕉洞》片段,又讓他作了些生活化的即興表演。
后來,楊潔在自傳中這樣評價馬德華的試鏡表現:“他形象上略瘦,表演還不錯,還挺靈的!”馬德華的表現和誠心最終打動了楊潔,1982年,37歲的馬德華進入《西游記》劇組。
6年時間,25集電視連續劇《西游記》終于拍攝完成。其中的種種困難,人們大多都從各類節目中得知,比如僅僅一臺攝像機,化妝難度等等。但這一切都值得,該版《西游記》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其各方面價值至今都無法超越。
從戲中感悟人生的表演藝術家
在近期人氣甚高的綜藝節目《王牌對王牌》中,劇組成員舞臺重聚,馬德華自然受邀參加。節目播出后,他在臺上所說一段話被無數網友轉載,成為當時的熱門話題。他說:“唐僧是一種精神,孫悟空是一種力量,沙僧是兢兢業業的品格,唯有豬八戒是一種欲望,所以他成不了佛。人的欲望是無法根除的,所以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會竭力遏制自己的欲望。”
能在演繹經典的過程中悟出處事的道理,這也是大師才有的境界,是當代社會下稀有的專注品質和匠心精神。
采訪過程中,馬德華提到一位自己甚為敬仰的表演界老師李丁,二人在合電影《鑼鼓震天》主要演員作影視作品《老人的故事》時,李老師已經70多歲,并且僅為“友情出演”,戲份較少,他卻一遍又一遍地熟讀劇本,揣摩角色。“觀眾們不知道,老師當時已經患有抑郁癥。”馬德華說,“我對成功的定義是足夠努力,而我還不夠成功,所以依舊需要精益求精,不斷前行。于我,戲大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