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風國為患者做檢查。記者 滕璐 攝
□本報記者 滕璐 本報通訊員 李夢嬌
“你們看看我這腿,走起路來是不是跟正常人一樣。”4月4日,德州市人民醫院創傷運動醫學科醫生辦公室里,李先生高興地“炫耀”,他這次是來醫院復查。 3周前,創傷運動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崔風國為李先生實施了微創膝關節單髁置換術。
66歲的李先生剛退休那會,每天通過快走鍛煉,一次能走幾公里。前幾年,李先生的腿偶爾會疼,但沒當回事,仍堅持走路,以致于一側膝蓋部的軟骨受傷。因為懼怕手術后會有后遺癥,一再拖延,最后疼得沒法走路了,才來醫院就診。“李先生這是因過度運動對骨關節造成慢性損傷,日積月累導致骨性關節炎,關節軟骨全部被磨掉了,只能進行膝關節置換。 ”崔風國說。
崔風國考慮到傳統的全膝關節置換術對患者創傷大、恢復慢,對患者進行詳細檢查后,認為符合微創膝關節單髁置換術的指征。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后,崔風國帶領他的團隊開始準備手術。術前,醫生先為患者進行降血糖治療。“感染是人工關節置換術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血糖高的患者免疫力低下,抗感染能力差,所以先進行降血糖治療。 ”崔風國說。
3月14日,李先生接受了微創膝關節單髁置換術。術中因為切口小,術后滲血少,李先生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動。“如果說,全膝關節置換是‘換膝蓋’,那么單髁置換就是‘換半個膝蓋’或者‘換小半個膝蓋’,哪個部位有損壞就換哪里。”崔風國說,這樣保存了膝關節內全部韌帶,術后患者膝關節活動范圍更大,上下樓梯更容易,同時保留了韌帶組織中全部的本體感覺感受器,讓運動更加協調自如,而且對患者的損傷小。
目前,晚期膝關節功能喪失致無法行走者,關節置換手術成為近乎唯一的選擇。關節單髁置換術雖然效果好,但并非人人適用,必須符合一定的手術指征。“市民鍛煉一定要量力而行,若出現腿疼的情況,要及早進行檢查,盡早治療,以防錯過最佳治療期。 ”崔風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