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右四)獲贈錦旗
□本報記者屈大鵬
4月23日,一封感謝信送到了重慶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寫信的是一名83歲高齡的老人,此前他因多支血管狹窄住院,心血管內科主治醫生張強為其做了心臟介入治療。在信中他滿懷深情地對張強以及心血管內科專家團隊表達了感激之情。
這樣的感謝信,張強已經收到了十幾封。張強是德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的一名主治醫生,去年9月,為深入貫徹落實魯渝扶貧協作政策,加強魯渝衛生與健康合作,作為幫扶醫生,來到重慶市秀山縣人民醫院,幫助該院組建心臟介入治療團隊。
秀山縣位于重慶市東南部,距離市中心近400公里,山路崎嶇,縣醫院由于沒有心臟介入手術條件,患病群眾需要送往重慶市區救治,因而延誤了病情。
張強到達秀山縣后,立即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并組建手術團隊,團隊成員在充當助手的同時,張強也向他們傳授了造影、放置支架等心臟介入技術。
一個月后,醫療設備全部到位,人員培訓取得成效,一名56歲的心?;颊叱蔀榱嗽撛菏孜唤邮芙槿胫委煹牟』?。“這名患者因急性心梗送來急救,在手術臺上出現心臟停跳癥狀,情況十分危急。 ”張強說,他立即組織人員對其實施心肺復蘇,隨即進行手術,最終將患者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術后患者身體很快康復。
有了這次成功事例,縣醫院來了心血管疾病專家的消息不脛而走,群眾紛紛前來就醫。
給張強寫感謝信的黃姓老人,因為心絞痛入院治療,經檢查,老人心臟鈣化嚴重,多支血管95%以上狹窄,但年紀大了,雙耳失去聽力,無法有效溝通,張強便利用手勢加手繪圖畫的方法,耐心地向其說明情況,指導其配合手術。
手術的成功和術后的關懷讓老人很受感動,病愈之后就寫了那封感謝信寄到了醫院。在張強的辦公室中,錦旗已經有六七面。時常有患者痊愈后邀請他前往家中品嘗當地特色“社飯”。
除了坐診和手術,張強對秀山的醫療發展也作了許多思考。“一個好的治療理念和技術,如果想讓老百姓接受,首先要把醫生的思想轉變過來。 ”張強說,當地許多群眾受傳統思想影響,比較抵觸手術,有一名患者因為長期腰痛,利用土方在家中進行放血治療,結果導致嚴重貧血入院。為了普及相關知識,讓老百姓看到新技術帶來的效果,張強走遍了秀山縣各個鄉鎮衛生院進行宣傳、培訓和講座,并組織下鄉義診。
如今,張強帶領的3名徒弟有1人已能獨立開展手術,他預計1年的援助幫扶結束后,另外2人也能獨立開展心臟介入手術?!霸谧咧盀樾闵脚囵B出本地合格的心內科醫生,讓當地群眾從此不再為心血管疾病而煩憂,是我最大的心愿。 ”張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