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湯錦瑤 攝影報道
伺候公婆數(shù)年,孝道鄰里稱贊
她們,是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悉心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數(shù)年,一如既往,無微不至。她們的孝心感染著鄰里街坊,她們就是趙虎鎮(zhèn)大道孫村的楊慧霞和高霞。
悉心照顧婆婆,盡孝傳為美談
今年46歲的楊慧霞,自2016年9月婆婆李書芹病倒后,她與大姑姐一起悉心服侍癱瘓在床的婆婆,孝心感染了鄰里街坊。
5月14日上午,記者來到楊慧霞家的時候,她正在為婆婆翻身。只見她小心翼翼地幫老人轉(zhuǎn)身,為其輕搓小腿,將老人轉(zhuǎn)到另一個方向。自始至終,動作輕柔,沒讓老人感到一絲痛苦。盡管老人身體瘦弱,操作一次仍需好幾分鐘。“我兄弟姐妹5人,大哥離這里比較遠,二嫂身體不太好,我和大姐輪流照顧父母。”楊慧霞的丈夫李會強告訴記者,他自己的家離母親家只有幾分鐘的路,照顧老人的重擔便落在他們身上。
楊慧霞和李會強都沒有固定收入,除了種地,李會強靠著給人修電動車為生,除了要給母親買藥,還要供女兒上大學,生活十分拮據(jù)。“婆婆剛病倒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該怎么護理,那陣子婆婆身上長了褥瘡,真是受罪了。”說起這事楊慧霞滿臉愧疚,“現(xiàn)在好了,我們給她買了氣墊,定時給她翻身。”老人雖然已經(jīng)不能說話,但她用眼神告訴大家,她對兒媳是多么的滿意與感激。
在李會強夫婦的影響下,他們上大學的女兒對奶奶也非常孝順,“女兒大學里學的是護理,每次打電話都會告訴我們一些營養(yǎng)食譜。每次回來,她也都會伺候奶奶,還教給我們一些護理的技巧呢。”談起女兒,李會強滿臉自豪。
伺候公婆近10年,久病床前有高霞
今年47歲的高霞,因為不能自理的婆婆和患有肺氣腫的公公,她放棄出去打工的機會,一直留守在家中,悉心照料、陪伴在老人左右。多年來,婆媳朝夕相處,親如母女。
14日上午,吃過早飯收拾好碗筷,高霞把近160斤的婆婆抱到三輪車上,帶她出去呼吸新鮮空氣。一路上,婆媳兩人有說有笑,熟人遇見,都主動上前跟老人打招呼。
高霞的婆婆于秀榮今年71歲,2010年因腦干出血導致后遺癥而癱瘓在床。高霞有一對22歲的雙胞胎女兒和一個11歲的兒子。“生活壓力太大,本來我想出去打工補貼家用,但婆婆不能自理,我只能留在家中照顧兩個老人。”
高霞說,自從婆婆癱瘓在床后,脾氣日漸暴躁,“每次發(fā)脾氣,不是扔筷子就是摔碗。”高霞從來沒有因為婆婆發(fā)脾氣而跟老人著急,并且一直耐心開導婆婆,每天一日三餐盛好端到老人手中,坐在一旁遞茶送水,等老人吃好了收拾完她才吃飯。“老人剛病倒的時候,根本不能下地,在高霞的悉心照顧下,現(xiàn)在老人已經(jīng)能自己走兩步了。只要高霞不下地干活,就騎著三輪車帶著老人去趕集。”大道孫村的婦女主任孫鳳云說起高霞的好如數(shù)家珍。她告訴記者,高霞的兩個女兒還在上學,平日里,照顧婆婆忙不過來,她就將兒子送到托管機構(gòu)。
村里“好兒媳”,樹榜樣引領(lǐng)新風尚
趙虎鎮(zhèn)大道孫村村支書王清順告訴記者,“都說婆婆和媳婦很難一條心。可在俺們看來,這兩個家庭的婆媳真是比親的還親,這兩個兒媳婦做得真是沒話說。”
如今說到這兩個好兒媳,鄰里盡知。為了弘揚傳統(tǒng)美德孝道文化,營造和諧文明的鄉(xiāng)風家風,大道孫村在全村范圍內(nèi)評選勤勞善良、孝老愛親好媳婦。經(jīng)過村民推薦和層層選拔,楊慧霞和高霞獲得該村“好兒媳”稱號。“在用真心孝敬婆婆的同時,她們的行為也影響著身邊的人,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敬老尊老的行動中來,這一點更是難得。”王清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