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內優化存量、對外優選增量,民生工程提標擴面、鄉村振興破題上路——平原:書寫協同發展“時代精彩”
投資6.7億元的青島啤酒年產40萬千升啤酒項目今年底竣工投產
投資18億元的京德智造產業園,成功引進北斗星通導航技術、云智環能、中能華晨等20多個京津項目
投資9.5億元的平原縣賀家行棚改片區正在緊張建設。今年,平原縣實施了平安大街以北六大片區搬遷改造工程,將在全市率先完成中心城區棚改工作
5月11日,平原縣舉辦全域鄉村振興桃園·張官店示范項目奠基儀式
□本報記者 王志偉 本報通訊員 張大偉 攝影報道
今年以來,平原縣緊緊抓住新舊動能轉換這條主線,以實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開發區轉型升級、城市建設、“雙招雙引”項目建設五大提升工程為主抓手,以“擔當作為、狠抓落實”為主基調,奮力書寫平原協同發展的 “時代精彩”。今年1至4月,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比增長8.82%,地方稅收收入同比增長11.64%,呈現出了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良好態勢。
向里看 16家上市企業發“新枝”
青島啤酒年產40萬千升啤酒項目,總投資6.7億元,是近5年來青島啤酒集團唯一批準的新建項目。“青啤項目簽約當晚,平原成立了縣長任組長的工作組,建立了青啤項目推進微信群。項目將引進國內最先進的瓶裝線和易拉罐灌裝線,特別增設了旅游參觀通道和青啤體驗館,將成為青啤集團的樣板項目。 ”青島啤酒(德州)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趙吉敏說。
協同發展,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優化存量經濟是基礎。今年以來,平原縣以現有16家上市企業為“班底”,打造新型醫藥和醫療器械、高端裝備制造等六大主導產業。16家上市企業利用資金、技術、市場優勢,整合鐵路物流、光氣資源、精神類藥品批號等資質、資源,新上鋰離子電池隔膜、新型醫藥中間體、水溶肥、高鐵扣件等新項目;以上市公司為代表,全縣累計投入36億元,實施了58個重大技改項目,新上各類生產線60多條。
依托新項目,史丹利、東鴻制膜、德派克紙業等上市企業納稅均超5000萬元,先后成為近三年平原縣納稅冠軍。“青啤全部建成后,產能將從現有的6萬千升發展到40萬千升,納稅額也將從3000萬元躍升至過億元,成為新的納稅冠軍。 ”趙吉敏說。
新舊動能加速轉換,高質量發展的態勢越來越好。今年1至4月,平原縣98家重點企業納稅增幅達到17.81%,納稅過1000萬元、3000萬元的企業分別達到11家和2家,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3家和1家。
向外看“一區多園”形成“雙招雙引”強磁場
眼下,北京長城金點智能充電樁、國能新源無線通信設備、北京德知航創智能無人機等7個項目的定制廠房正在緊鑼密鼓建設。 7家企業集中落戶平原京德智造產業園,將依托產業園量身定制的廠房及金融資本、科技研發、物管服務三大平臺,在平原實現產業化生產。
引進一個項目、對接京津一眾高新技術企業,是平原縣引進京德智造產業園的初衷。該項目總投資18億元,按照“第四代工業園”的理念進行規劃建設,是集產業招商、項目建設、科技研發孵化于一體的特色產業園。“京德智造產業園主要招引京津地區各類孵化園的高新技術企業。我們通過園區對接園區的模式,靶向招引進入加速器的企業,通過股權置換、融資租賃等形式,幫助高新企業在平原實現產業化。 ”京德智造產業園總經理蘆宗富介紹。目前,產業園已經與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相關機構,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等建立戰略合作,成功引進北斗星通導航技術、云智環能、中能華晨等20多個項目。
去年以來,平原縣立足平臺思維,精準推進“雙招雙引”,爭做北京產業轉移的新基地。先后舉辦了魯臺(德州)現代產業合作懇談會、“智興平原”人才創新合作共贏暨百名博士故鄉行、攜手“強企名校”開發共建百萬畝綠色農業生產基地研討洽談會等大型“雙招雙引”活動10余次,累計簽約項目60多個,引進各類高端創新人才200多名;重點推進京德智造產業園、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等專業園區建設,打造“一區多園”招引載體,實施產業招商、定向招商;深入開展“百日項目競賽”活動,成立了6個產業招商辦公室,組建了30人的專業招商隊伍包片駐點、定向招商,在全縣營造了“人人為發展、個個要招商”的濃厚氛圍。
目前,平原縣總投資61.7億元的8個市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建設,項目個數、投資規模、科技含量均創歷史新高。 1至4月,全縣新簽約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信誼醫藥產業園等23個項目,總投資額60.8億元。在北京建立了“引才工作站”,聘請平原籍在京人才專家為“引才大使”,成功簽約引進高端人才45人。
向下看 政務服務更接“地氣”八成財政支出惠民生
總投資7.5億元的平原縣市民中心即將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項目既是集政務服務、規劃展示、市民文化于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服務平臺,也將成為平原新的城市名片。“新建市民服務中心將為全縣群眾、企業提供行政審批、投資建設、社會事務、生活服務、公共資源交易等多方面的綜合服務,實現一窗受理、一鏈辦理、一網通辦等‘五個一’集成服務,構建起一個機構管審批、一枚印章發證照、一個大廳辦成事的審批模式。 ”平原縣行政審批局局長張強介紹。
以市民中心投入使用為契機,平原建立完善了項目落地“代辦容缺”、一次性告知等五項工作機制,實行重大項目服務事項全程代辦,全力當好為企業家、創業者服務的金牌“店小二”。目前,平原政務服務可實現企業開辦1天辦理,不動產登記3天辦理。群眾在家門口可辦理58項公共服務事項、7項行政審批事項。審批局幫辦代辦小組先后為青啤德州公司、諦愛生物等10多家企業上門幫辦事項29項。
最好的建筑留給群眾,最大力度惠及民生。今年1至4月,平原縣民生支出占比較去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總投資114.2億元的城市公園、圖書館檔案館、全民健身中心、鬲津河景觀改造等8大類170項重大民生項目取得新突破;無震蕩完成了城區6大片區的拆遷任務,南城社區、賀家行社區等8處續建項目快速推進,將在全市率先完成中心城區棚改工作;教育衛生事業均衡發展,8處農村公辦幼兒園、縣人民醫院病房樓二期、縣中醫院二期等重大民生工程有序推進;深入推進農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堅”專項行動,投資4.2億元的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工程全面實施,德平城際公交順利開通;投資2000萬元,實施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有效改善了城鄉環境。
向上看 突破“天花板”推動全域鄉村振興
一畝地收夏秋兩季,去除農資成本,農戶純收入一季糧食,畝均純收入800元至1000元。這是近十年來普通農戶種田的常態,形成了普通農戶種田的“天花板”。如何突破“天花板”,平原縣走實土地、人口、產業“三集中”的“平原路徑”,蹚出了一條魯北平原地區全域鄉村振興的新路。
鄉村振興桃園示范區項目位于平原南部,覆蓋桃園街道辦事處全域,按照土地向適度規模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街道駐地集中的“三集中”原則,將桃園街道整建制打造成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的生態小鎮。項目一期共遷占13個村、2233畝地、3000座房屋,涉及群眾1900多戶,騰空土地指標1915畝。
以整村拆遷為基礎,項目同步建設三大功能區:依托黨支部領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將分散經營的土地集中起來,發展訂單農業、種養循環農業,建設優質高端農產品供應基地。目前,已有22個村、2萬畝的耕地流轉給農業龍頭企業;依托優質原糧生產基地,規劃建設畜禽加工、糧油加工、果蔬加工、農副產品倉儲物流等“五大核心區”,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孵化園;利用土地增減掛鉤政策資金,與山東省土地發展集團合作,建設生態宜居特色小鎮。
以鄉村振興桃園示范區項目為“樣板田”,平原縣由點及面推動全域鄉村振興。 236個農村黨支部領創辦土地合作社,流轉土地16萬畝;全面開展農業領域“雙招雙引”,成立現代農業產業聯盟,向強企名校推介“百萬畝良田”,對接中糧集團、魯望集團等央企強企,引進張福鎖院士主導的“科技小院”。啟動建設桃園·張官店示范項目,打造人口集中居住的生態小鎮和特色村落。
目前,新希望集團、中糧集團等22家農業龍頭企業進駐平原發展,占地2000畝的生態苗木基地、佳禾農業陽光玫瑰葡萄種植等農業產業項目成功落戶、快速建設。先后有67名博士、碩士領銜的農業專家團隊在平原當起了“田把式”。
平原縣市民中心即將啟用。
該項目建筑面積3.3萬平方米,屬于文化PPP項目,由北方華錄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和平原縣政府共同出資7.5億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