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胥愛珍本報通訊員孫賢李會元
便民市場里的叫賣聲、吆喝聲,猶如熱氣騰騰的生活,承載著每個人腳踏實地的奮斗,也映射著每個個體對美好生活向往追求的幸福滋味。規模更大、繁榮活躍、業態多元、選擇多樣的便民市場,折射城市的物質發展水平,更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市場消費結構升級的最佳注腳。
清晨的便民市場充滿朝氣、熱氣騰騰,處處洋溢著生活的味道。“早啊!大姨,今天挺準時。 ”“大爺,今天吃什么?老樣子行嗎?”“今天的韭菜便宜,多買點包餃子吃。 ”5月16日早上7點多鐘,位于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晶華路的小申便民市場就熱鬧起來,買菜買水果的、吃早飯的市民從四面八方走進市場,互相打著招呼,挑選著自己需要的物品。
當代作家汪曾祺曾說過:“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在小申便民市場,也能感受到這一樂趣。始建于2003年的小申便民市場,是經開區建區以后的第一個設施較為完善的農副產品集散中心,供周圍6個小區3萬多人生活需求,由于交通便利,方圓數里的小區居民也常來購物。居民的一日三餐、柴米油鹽,離不開便民市場;對生活的期待和希望,也和便民市場緊密相連。
“市場發展到現在不容易,環境越來越好,我的生意也越來越火了。”老苑168蔬菜店老板苑四松感慨地說。 47歲的苑四松是樂陵人,和妻子尚德云是市場上的第一批商戶,他家經營著各類蔬菜以及調味料等產品近200種,生意一直很火爆。
“這兩口子賣的菜價格低、質量好,人也實在、熱情,我寧愿多跑點路也到他家來買。 ”家住高地世紀城小區的居民王潔英,幾乎每周都要騎車到苑四松這里來采購一次,有時還給鄰居也捎點回去。
“你加上我的微信,到時候需要多少提前說一聲,我送貨順道就幫你捎過去了。 ”王潔英挑菜的時候,苑四松熱情地對她說。為了方便老客戶購物,他建立了“老苑168蔬菜店優惠,特價天天送”的微信群,每天給老顧客發紅包,手氣最佳的顧客他就送一份禮品。
“錢不多,就圖讓大家樂呵樂呵。 ”外向開朗的尚德云插話說,“現在市場管理規范、整潔衛生,來買東西的人也多了,相識就是緣分,時間長了大家就成了朋友,朋友多了干活也有意思。 ”她說,通過網絡,產品銷路越來越廣,銷量也越來越大,現在人手一部手機,支付也方便了很多。
距離老苑168蔬菜店不遠的活禽屠宰中心的老板安維曉,今年剛28歲,卻已在市場上經營了8年。他的店在去年迎接國家衛生城市復審時成為標桿。“我們通過精細化分工管理,不斷優化市場的經營環境。 ”市場管理人員韓光利說,市場管理辦公室對進駐小申便民市場的130多戶商戶劃行歸市,按類別分為農貿區、食品調料區、活禽宰殺區、餐飲區、百貨區等區域。 2014年,市場實施了標準化改造和業態創新,統一規格制作牌匾、完善垃圾收集設施,建設了52個車位的停車場,安裝了監控攝像頭,確保商戶的安全。 2018年,市場投入18萬元對活禽宰殺區進行了升級改造,達到了“三隔離”的標準。市場外,網格員負責清掃沿街門市前邊的道路;市場內,安排專人維護衛生,專人每月對市場內商戶的蔬菜進行抽檢。“環境好了大家都歡迎,顧客來購物也舒心。 ”上午剛過11點,到餐飲區劉記肉夾饃店來買火燒、肉夾饃的顧客越聚越多,不一會兒就排起了長隊。55歲的劉西亮是河北邢臺人,先后在石家莊、邯鄲出攤賣火燒,直到8年前來到小申便民市場,現在全家人都在這里安了家。“要想生意好,誠信最重要。 ”劉西亮堅信這一點,他說:“我用的米面油都是品牌產品,肉和雞蛋、配菜也必須是新鮮的,1包打1杯的豆漿原料,我都是放9包打8杯。 ”“我就愛喝他家的豆漿,用料足口感好。他家的肉夾饃,好吃又安全,我經常買。 ”劉西亮話音未落,正在買肉夾饃的水果攤主李軍搶過話茬。“謝謝大家捧場! ”劉西亮一邊麻利地剁肉、夾肉,一邊笑著跟大家聊天,從早上5點起床,到晚上10點多才能休息,每天十幾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一般人還真受不了,30年的工作,讓劉西亮不僅習慣了這樣的作息,做肉夾饃的速度也練出來了,一天能賣25公斤面粉的火燒,煮肉15公斤。
正是得益于商戶們對“誠信”這個金字招牌的精心維護,近年來,小申便民市場多次被評為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文明市場、價格收費誠信單位。
不知不覺,已近中午,市場上人來人往,吆喝叫賣,討價還價,孩子們嬉笑追逐,所有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演奏出一曲動人的生活交響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