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發布2019年第1號預警
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湯錦瑤)
6月2日,記者從市教育部門獲悉,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發布2019年第1號預警,提醒廣大學子時刻警惕所謂“低利息、無門檻”的虛假借貸信息,理性辨別并抵制不良校園貸的各類變種形式。
近日有媒體報道,一些網貸平臺打著畢業貸、求職貸等旗號,改頭換面繼續向在校大學生違規放貸,導致部分學生在不明晰借貸條款情況下背上高利貸,卷入層層陷阱。早在2017年,相關部門就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但有些網貸機構仍無視規定,和有關部門玩“捉迷藏”、打“擦邊球”,變相違規向大學生放貸。據調查,這些網貸機構的主要做法包括: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社交平臺(如QQ群、微信群、知乎、微博等)傳播擴散非法借貸信息;變種“新型”校園貸形式(如回租貸、畢業貸、創業貸、求職貸、培訓貸等),混淆學生視聽;虛設審核流程,惡意降低貸款門檻;延長借款期限,規避監管部門的監督檢查等。
在此,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鄭重提醒廣大學生要提高警惕,了解相關金融知識,時刻警惕所謂“低利息、無門檻”的虛假借貸信息,理性辨別并抵制不良校園貸的各類變種形式。當遇到經濟困難時,多與同學、老師和家長商量,積極通過正規渠道尋求幫助、解決問題。同時,要理性消費,量入為出。要樹立科學正確的價值觀和金錢觀,合理安排各項生活開支,不盲目跟風攀比、不追求奢侈消費,自覺養成勤儉節約、自強自立的好習慣。此外,要明法用法,主動作為。自覺學習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平常注意保護個人信息和隱私,注意留存好相關憑據,主動提升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同時鄭重提醒大學老師們,在保護學生隱私的前提下,密切關注在校學生的異常消費及大額經濟支出情況,加強開展多種形式的大學生金融安全意識教育,避免學生因一時疏忽陷入不良“校園貸”陷阱而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