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部署開展精準扶貧“回頭看”工作以來,我縣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制定方案、推動落實,利用一個月時間,對68個省定重點貧困村、6431個貧困戶進行走訪檢查,切實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講到基層,把總書記的關懷和省委省政府的關心帶給群眾,把精準扶貧脫貧政策講給群眾,把群眾需求帶回黨委政府。“回頭看”工作開展以來,共查擺出危房改造、殘疾救助等7類128條問題,目前已整改到位120條。6月2日,縣委書記林春元代表我縣在全省推進鄉村振興暨脫貧攻堅現場會議上作了交流發言。
在社會救助方面,針對多頭救助、資源碎片化、“老病殘”兜底保障跟進不及時等問題,我縣搶抓民政部蹲點臨邑鎮朱家胡同村調研和開展全國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機遇,在民政部的指導下,建立起大救助工作體系。縣級整合15個部門36項救助職能,創新成立社會救助中心,鄉鎮承接95項服務事項,102個中心村就近就地即時代辦周圍村莊29項民生服務事項,既鋪平了群眾辦事“最初一公里”,又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在喚醒沉睡資源方面,針對農村廢舊宅基地、廢棄坑塘較多的現狀,把扶貧與產業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探索出村域沉睡資源聚合經濟模式,整理開發閑散地6500畝,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產業4600畝,貧困戶和村集體年增收400萬元,既改善了生活環境、又收到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劉家義書記來我縣調研時給予肯定。
在危房改造方面,針對貧困戶無錢改造危房的實際,我縣調整原有補貼資金支付方式,由縣級財政先行墊付,將“先改后補”變為“先補后改”,變“群眾負債”為“政府墊資”,切實解決危改資金難題。
在產業扶貧方面,針對扶貧項目收益低、不穩定等問題,探索扶貧資產管理運營機制,由專業公司統籌運營,實行“保底+浮動”收益方式,實現公司、村集體和貧困戶利益聯結、增值增效。精準細分農業,引導農業產業化,放大產業鏈每個環節功能,把農業發展成產業體系,把農民變成職業。發揮龍頭企業的技術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引進凱盛浩豐智慧大棚項目,帶動2000個傳統大棚實現水肥一體化。依托為農服務中心,提供土地托管、測土配方、統防統治等專業服務,胡春華副總理來我縣視察時給予肯定。推廣農村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98家,規模經營土地3.9萬畝,將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進會入社上鏈”,充分參與農業一二三產,享受全鏈條收益。
為進一步搞好精準扶貧工作,我縣全力抓好“三保障”。結合“回頭看”問題整改,著力解決好群眾教育、醫療、住房等突出問題。完善“收入貧困型”和“支出貧困型”低保認定標準,擴大保障范圍。發揮大救助體系作用,推進返貧預警機制,打造“即時出現、即時幫扶、即時解困”的兜底保障機制。落實德州市委關于倡導文明生活方式的具體意見,加強鄉風文明建設,真正讓群眾物質、精神“雙脫貧”。
突出抓好產業振興。發揮華萊士、天邦漢世偉等龍頭企業作用,強化資本引進,用資本帶來的市場和技術,推動農業精細化、高效化、市場化。實施鄉村賦能工程,構建電商平臺,打造農產品區域和優勢品牌。實施鄉土人才選拔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探索農技人員合理取酬機制,讓閑置資源動起來、活起來。聚焦“新六產”,做好深加工、鄉村旅游、鄉愁文化等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全員收益文章。圍繞全域生態,依托環城綠廊,改造提升106個村莊,打造大田、河塘、花海及田園綜合體。
聚集鄉村振興發展合力。堅持上下同頻共振,縣級層面建立1+5工作體系,1是產城融合辦公室,5是5個專業辦公室,確保鄉村振興20字方針具體化。鄉鎮層面成立工作專班,啟動集體經濟大會戰。村級層面近期推進基層黨建“七位一體”帶動鄉村振興,即以班子建設為核心,集體經濟為突破口,生態文明、脫貧攻堅為目標,網格化、領創辦合作社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發力、全面突破。(閆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