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記者 楊德林 通訊員 張娜曹偉)2萬畝土地一次性高效流轉,13個村莊順利拆遷,總建筑面積達110萬平方米的高檔居住社區快速啟動……這是5月28日全市上半年協同發展督查評議觀摩團到平原縣桃園街道鄉村振興示范區項目建設現場看到的場景。桃園街道東大馬村全村415座平房,僅用5天就全部完成拆遷。東大馬村黨支部書記馬利告訴記者:“縣里不搞強迫,而是為我們算好經濟賬和長遠賬。全村的土地全部流轉給了登海種業,每年有春秋兩季分紅,有穩定的收入。村莊拆掉后,群眾全部搬進帶電梯的高檔社區,生活質量提升一大步。另外,騰空的土地用來復耕,每戶群眾可以參加分紅,又增加一份收入。 ”
桃園街道鄉村振興示范區項目是平原縣委、縣政府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項有益探索,是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平原實踐,入選全省鄉村振興重大項目庫。示范區按照土地向適度規模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大型社區集中的“三集中”原則,建設智慧桃園、生態小鎮,打造縣城南部次中心。在觀摩現場,市委書記陳勇充分肯定了平原縣的做法,指出“平原縣以產業思維抓鄉村振興,通過與山東土地發展集團、魯望集團合作,建設桃園示范區項目,撬動村莊整合、土地流轉,一次性拆遷13個村莊,置換出1900多畝增減掛鉤指標,值得學習借鑒。 ”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平原積極實踐,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振興新路子:以黨建引領,推進土地、人口、產業“三集中”,實現“一二三產”大融合,以產業振興為支撐,整體聯動,協同推進“五個振興”。“鄉村振興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投入大、困難多,涉及到方方面面,尤其是要解決好‘人、錢、地’的矛盾和問題。 ”平原縣委書記王洪霞介紹,示范區內土地、人口、產業“三集中”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關系,也是一個現代產業相互銜接的過程,不僅能夠實現農業做大做強,引來資金和項目,還能夠帶動二三產業發展和就業,改善群眾居住生活條件,實現農業生產方式與農民生活方式的同步改變。
以平原縣引進的山東魯望集團為例,該集團已經在桃園街道流轉了22個村的2萬畝土地,種植糯玉米、黑小麥等,打造優質高效農業示范基地。下一步魯望集團計劃繼續加大土地流轉規模,大力建設“千畝地+萬頭豬+智慧管理”的現代農場,探索種養循環現代農業示范區、加工與倉儲物流區、農業檢測中心、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及生態體驗農場五大功能區,打造“土地集約經營、產城深度融合、種養加循環、農工商齊發展”新模式的示范基地。
平原縣長袁志勇說:“土地集中帶動了人口集中和產業集中,一產的發展急需‘接二連三’。桃園示范區在引進了魯望集團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解決土地集中問題后,去年引進了山東土地發展集團,規劃建設生態宜居桃園小鎮。項目旨在‘為父老鄉親造生態宜居的心儀住所,為子孫后代留下可以傳承的美麗村落’,一期規劃了帶電梯的小高層,用以安置桃園示范區13個村的農民,計劃未來5年讓整個街道的3萬多農民集中居住。 ”
平原縣依托黨支部領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打破一家一戶經營模式,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發展規模化經營。目前,桃園街道22個村已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將2萬畝土地集中流轉給魯望集團,實行規模化經營,并計劃用3至5年的時間,通過“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各類規模經營主體”對接龍頭企業的模式,全街道8萬畝耕地,全部實施規模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