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集鎮申張大村推進廢舊宅基整治,向土地要效益——喚醒沉睡資源發展特色產業
□本報記者袁芳本報通訊員鄧美平孫希寶
“我們村外出打工的多,閑置的破舊房屋也多,這些破房子立在那兒,既危險又浪費資源。現在各村都發展集體經濟,我們也要從土地上下功夫。” 6月5日,看著村內閑置宅基平整出的成塊土地,夏津縣雷集鎮申張大村黨支部書記申存志說。
申張大村是傳統農業村, 2015年以前,閑置宅基地占全村總土地面積的17%。為此,該村結合村莊實際,通過喚醒沉睡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等途徑,向土地要效益,讓農村經濟活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全方位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
悉心部署 夯實責任清理閑置宅基
清理閑置宅基地,做好群眾工作最關鍵。村委會干部申寶成每天騎著電動三輪走街入戶,給村民做思想工作,讓他們同意自家清理閑散宅基。還有部分村民不在村內居住,電話協商不成的,申存志就帶著禮品到村民居住地去做工作,他走過1000公里路程,走訪了50多戶人家。通過不懈努力,第一批清理名單里20戶村民同意清理廢棄宅基。
在宅基清理工作中,申張大村牢牢守住安全穩定這根底線,堅持黨建引領,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做到黨員、干部親屬“三個帶頭”,帶頭拆、帶頭宣傳、帶頭做群眾工作。該村黨支部經民主協商,形成清理工作的“三必兩不一不變”原則,即“私搭亂建、廢棄危舊構造物、養殖圈舍必須拆,經鑒定具有鄉村旅游開發價值和文物保護價值的特色民居、古宅不拆,確保群眾宅基使用權益不變”,做好宅基清理、使用和管理的頂層設計。邀請鎮土管部門測量住宅用房和院所宅基面積,逐戶備案登記,確保閑散宅基清理后群眾宅基使用權益。截至目前,已經清理34處危房和閑散宅基,平整出土地共計30余畝。
因地制宜 打造特色村莊舊貌換新顏
“清理平整出土地后,我們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整治村容村貌。”申存志說。該村因地制宜,宜果則果、宜花則花、宜草則草,不搞一刀切。同時,把廢舊宅基治理同綠化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相結合,統籌安排、共同提升。
為打造鄉村文化特色,該村建設了一處鄉村文化記憶館。不僅讓一些廢舊的農具和生活用品有了新用途,還讓村子有了農耕文化特色。“清理閑置宅基的時候,我們整理出一批有年代的‘老東西’。”申存志說,鄉村記憶館是申張大村的地標建筑,該館在原古宅基礎上修繕完成,收藏著石磨、石碾、小推車、二輪地排車等老物件兒,記載著村落的時代變換。
如今,走在申張大村的大街上,可以看到白墻紅瓦、綠樹成蔭。走進村內,錯落有致的鄉村屋舍掩映在綠樹叢中,雞鳴犬吠,農田翠綠蔥蘢,寬闊筆直的公路向遠方伸延。
合理規劃 循環發展發展產業助集體增收
宅基地騰退后的土地,如何實現循環穩定發展,實現生態與村級集體經濟效益雙贏呢?
該村清理出宅基地后,村黨支部統一在這些地撒上油菜花種子。申存志算了這樣一筆賬:“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村集體種植有機油菜花,花開之時吸引大批游客前來觀賞,花謝之后外銷高質量油菜籽,按照畝產300斤計算,一斤3塊錢,一年能產生2萬元左右的集體收益,不種油菜的時候,村民可以選擇種植其他作物,直接獲益。”
申張大村有串珠、柳編的傳統,村中現有老手藝人20余人,閑散分布,不具規模。該村利用整理出的宅基地建起手工藝品車間,集中發展工藝品加工,“我們提供場所,將來要規劃成為民俗一條街,集聚發展。”申存志說,“我們村在外打工的能人不少,場所建好后,就等于提供一個平臺,吸引他們回鄉投資、創業,產業發展有奔頭。”“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我們要在最接地氣、最具可操作性的宏觀設計上下功夫,著力解決農村產業發展的短板問題,要讓群眾看到希望,增強自身發展動力,努力打造鄉村振興樣板。”鎮黨委書記隋榮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