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趙女士一家十分困擾,8歲的女兒面部下頜骨的位置長了個大膿包,膿包處的皮膚還不斷滲著膿液。前往醫院就診時皮膚科醫生始終無法確定病灶,于是請來牙科醫生參與會診。
經檢查發現,孩子所患的并不是皮膚病,而是因“六齡牙”被“蛀”演變成的慢性炎癥。 “一般情況下,兒童到了6周歲時,在牙列最后方最先萌出的牙就是六齡牙,六齡牙也是人的第一顆恒牙。兒童蛀牙中發病率最高的為窩溝蛀牙,約占兒童蛀牙的80%,而六齡牙就是窩溝蛀牙的好發部位。”德州聯合醫院口腔一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劉希德說,原來趙女士女兒的六齡牙被蛀后發生了炎癥,炎性分泌物沿著下頜骨侵蝕,導致下頜骨、黏膜、皮膚一層層被爛穿,就像老鼠打洞一樣,最終在面部皮膚被發現膿包。
劉希德介紹,不論乳牙或恒牙都可以發生齲齒,齲齒初期患者不感疼痛,當齲洞發展到牙本質時,遇到冷、熱、酸、咸、甜的食物時才發生疼痛。如果齲洞較深,與牙髓接近或蛀穿到牙髓,上述性質的刺激可引起難以忍受的酸痛。
齲齒對兒童身體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覷,不僅會導致咀嚼功能降低,胃腸消化吸收減弱,造成機體營養不良,生長發育受到影響。還會在引起根尖周圍感染時,形成感染病灶,造成全身性感染,與此有關的疾病有視力降低、關節炎、腎炎、心肌炎、長期低熱等。研究表明,有深度齲齒、殘根、牙糟膿腫的兒童,81%出現局部淋巴結腫大,尤其是頜下淋巴結。并且,乳牙齲壞和早失會使孩子發音不清,乳前牙區嚴重的齲蝕,使有些孩子羞于開口,對孩子的心理發育很不利。
“齲齒疼痛,會令孩子造成偏側咀嚼習慣,時間久了便會造成面部發育不對稱甚至面部畸形。” 劉希德說。他提醒,幼兒家長每次給孩子喂養后,應及時用手指牙刷或紗布將食物殘渣清除干凈,并按摩牙齦,并注意睡前喂奶不要加糖,只給白水;從小養成早中晚刷牙,有效刷牙,飯后漱口的習慣,選用含氟牙膏及兒童牙刷,教會兒童正確的刷牙方法;糾正孩子咬手指,吮唇、舐舌,張口呼吸等不良習慣;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平衡膳食有助于孩子的牙齒健康,同時也可選擇前往醫院進行窩溝封閉以達到防齲的目的。
(蔡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