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文化陶器藝術,其形式的輕巧、精雅和輕純之處,體現出它的最優良的美,是藝術和價值的‘結晶’。 ”前不久,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李炳銀在參加完“中國作家走進德州”采風活動后來到齊河龍山黑陶工藝制品有限公司采訪。
全國重量級行業專家到訪,該企業必有在同類產品技術和價值上的獨特之處。為此,到該企業一探究竟。
企業名聲大是引得北京藝術家造訪的“紅娘”。
李炳銀說:“頂尖藝術在供人欣賞、引領文明進步的同時,也應該創造社會價值、讓更多的人去讀懂它,欣賞它、喜歡它。龍山黑陶造詣在技術和效益的結合上,就體現了“活”和“火”獨特‘一招’,使得企業名聲遠揚。 ”
李炳銀說的龍山黑陶獨特‘一招’,是龍山黑陶將藝術品做“活”,將產業做“火”,創造更大社會價值的做法。
“黑陶的造型品種瓶、罐、盆等外,還出現了鬲、鼎、杯等品種。黑陶在燒制時采用了滲碳方法,器表呈現出深黑色光澤,它表面磨光,樸素無華,其中尤以蛋殼陶為絕品。黑如漆、亮如鏡、硬如瓷、聲如磬、薄如紙,壁厚僅為0.3毫米,最薄處僅為 0.1毫米,堪稱東方藝術珍品,世界陶藝一絕。 ”公司總經理王志水向大家介紹企業“招牌”藝術品。
企業“招牌”藝術品的誕生,必將帶動整個企業騰飛,其根源離不開技術產業提升。
提升技術提升造詣上,該企業緊緊圍繞國際頂端技術標準要求,在綜合工藝黑陶系列、黑陶功能化系列、黑陶仿古青銅系列、彩陶系列、土陶系列專業制造上,從黑陶土質原料選擇,到藝術品造型,再到雕刻藝術起刀、收刀等方面進行研究探討。另一方面,培育大批技術人員,與山東藝術學院、大慶師范學院、山東特殊教育職業學院院校進行合作,并委派邱愛華、王存、等技術專業人員到等山東藝術學院、大慶師范學院、山東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深造學習,“造就”出邱愛華、王存等黑陶技術大師。
技術與產業相互完美支撐,是企業立于不敗之地,長期繁榮發展的基石。
“工藝型企業做‘活’更要做‘火’,不然,企業藝術也會是粉末一樣死的。而讓這個藝術的‘活’更加的‘火’,就離不開產業崛起和資金做后盾……”王志水一語點破。
工藝藝術永攀高峰,離不開資金支撐。
在齊河龍山黑陶工藝制品有限公司雕塑車間,百余名系著紅白格圍裙的女工坐在燈光下,手扶五耳罐陶坯精雕細琢。“這些黑陶將通過互聯網銷往全國各地,價值百萬元人民幣,是今年的第一筆大單。 ”王志水說,“將祖輩傳下來的手藝,創造出別人沒有的獨特技藝和產品,竟然成了致富的門路,真是‘遺產’變財產! ”
為給企業鉆研黑陶技術提供強有力后盾,王志水深知技術研發雖然能使企業在技術上占領一絕,如果沒有資金做支撐,很難長久。他帶領企業決策層開始實行“技術 +效益+N”發展機制,在技術引領的同時,在生產也銷售方面積極對接國內外頂尖級行業專家和積極參加高等院校培訓和技術交流,產品展覽等活動,開闊了自身眼界,搭建起與同行業精英產業和銷售合作共贏平臺。
在將黑陶工藝做“活”上,該企業緊緊圍繞藝術和經濟結合,一方面以“平民化”為基調、以“普及化”為目標、以“藝術化”為紐帶,充分發揮黑陶制作歷史資源和傳統藝術優勢,不斷推進黑陶產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改進、提升和創新傳統黑陶工藝,提升產品檔次,增強黑陶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以企業黑陶研究所為代表的黑陶研究、開發、加工、銷售完整的文化體系和產業鏈條,形成了仿制、復制、創新三大系列,仿古、移植、復制、工藝、觀賞、實用等六個類別 300多個品種,成為全國同行業最大的黑陶生產基地。
目前,該企業年生產黑陶十萬件,產品遠銷英、法、德、意大利、加拿大等200多個國家、地區,創造經濟效益600多萬元。
記者 宋宜廣 通訊員 劉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