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岸畔,驅車跨過一道堤壩,齊河縣祝阿鎮官莊村盡收眼底。道路兩旁,爭芳斗艷的野菊花迎風搖動,紅瓦白墻的村居民房錯落有致,干凈清爽的環境令人心曠神怡。
“過去可不是這樣,家家戶戶用的都是旱廁,廢舊磚頭圍四邊,兩塊木板搭起蹲坑,一到夏天,蒼蠅亂飛,臭氣熏天。”官莊村支部書記宋傳才說。
記者走進村民宋德法家中,旱廁早已被沖水式廁所取代,锃亮的瓷磚、時尚的潔具,一腳踩上踏板,糞污被沖到埋在地下的“農村戶廁一體化生物處理設備”,最終被處理成清澈見底的中水,既干凈又整潔。
改造后的廁所
宋德法家的廁所改造,只是齊河“廁所革命”的縮影。據了解,截至目前,齊河縣已累計完成廁改47711戶,年底前,將基本完成全部涉村街道廁改。
小廁所,大民生。但談起改廁,農民有“三怕”:怕麻煩、怕花錢、怕糞液滿了沒法辦。
群眾痛點,就是改革著力點。齊河縣明確:立足“管用、能用、實用”的原則,堅持“求進度、更求質量,管當前、更管長效”的工作思路,穩扎穩打、有序推進。
不折騰群眾,在具體實踐中探索最佳路徑。通過對1693戶“三格式”、焦廟鎮棗園村全村改廁污水集中收集處理、“改廁+污水一體化”等三種模式對比論證后,在獲得多數群眾支持的基礎上,確定整縣制推廣“改廁+污水一體化”模式,全省唯一。
祝阿鎮官莊村村民宋德法介紹改廁的好處
在宋德法家中,記者見證了這一模式的實用性。轉到院外,宋德法分別掀開路邊依次排開的3塊窨井蓋,露出埋在地下的“農村戶廁一體化生物處理設備”。“它類似于一個微縮版的污水處理廠,由沉淀池、一體化處理設備、清水池三部分構成。”齊河縣住建局主任科員宋可勇告訴記者,糞污經便池排入沉淀池后,經過一體化處理設備高效降解,糞便變成了氮氣和微量二氧化碳,污水變成了干凈無味的清水,透明度超過80分,完全符合排放標準。值得一提的是,這套設備15年內不用清理糞便殘渣,且不需鋪設管網,每臺設備還能直通生產商信息平臺,隨時監測運行;一旦出現故障,一個電話就有人員上門維修。
生活污水一體化生物處理設備流程圖
這一模式下,完成一戶改廁,連同設備、施工等,每戶需投入3500元至4000元不等。為了不給群眾增負擔,齊河縣自2016年至2018年,拿出2.09億元財政資金,為群眾改廁“買單”——在每套設備省、市分別配套300元,其余1400元左右由縣里兜底外,縣財政另外按1000元/戶給予鄉鎮施工費用補助,剩余差額,由鄉村分級承擔,不讓群眾花一分錢。
無論城鄉,一刻也離不開用水。但城市都擁有大型污水處理廠,而農村污水基本靠蒸發或直接排入村邊的坑塘,形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突出短板。
填補這一短板,齊河以“廁所革命”為契機,按照“政府出資、監管,第三方運營,百姓監督、免費使用”的思路,建成運用小城鎮、農村社區污水處理廠、站35座,日處理規模1.55萬噸,基本實現每20個村莊擁有一座污水處理廠、站。
華店鎮污水處理廠
走進華店鎮污水處理廠,在大小不一的各類水池中,污水歷經過濾雜質、初沉調解、消毒等環節層層處理,水變得清澈,水質可達到一級A標準,完全可用于農業灌溉。鄉鎮污水處理廠并不難建,關鍵在后期管理與運營,齊河縣引入第三方,簽訂鄉鎮污水處理設施運營合同,在專業化運營維護的基礎上,加強監管力度,確保出水水質達標。
齊河縣住建局主任科員宋可勇介紹污水處理情況
劉橋鎮西楊村李友軍有一手釀酒的手藝,空氣、水質變好了,他在院子里挖了幾個酒糟池,眼下步入小院,充滿了濃郁的酒糟味,釀酒已經成了李友軍家一項重要的收入。
劉橋鎮西楊村全貌
劉橋鎮西楊村村民李友軍介紹改廁的好處
在趙官鎮大徐村,房前屋后的綠植、綠波蕩漾的荷塘、白墻灰瓦的影壁墻與旁邊的村居相映成趣,一派江南小鎮般的秀美。趙官鎮黨委辦公室主任孫驥告訴記者,大徐村過去家家用旱廁、污水到處潑,有的廁所甚至建在了大街上,居住環境非常差。如今,坑塘里沒有了污水、空氣中也沒有了怪味,美麗鄉村不但有了“顏值”,更提升了“氣質”,村里的居住環境比起城里一點也不差,真正補齊了農村生活品質短板,農村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正在不斷提升。
趙官鎮大徐村一角
趙官鎮黨委辦公室主任孫驥介紹廁改情況
記者 任立松 通訊員 石勇 田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