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進行控煙巡講
德城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推進國家慢病防控示范區建設——四位一體構建慢病防控網
□本報記者 滕璐 見習記者 劉瀟 本報通訊員 安德峰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慢病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而導致慢病的原因主要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鹽、高油、缺少鍛煉等。
近日,我國出臺《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提出合理膳食行動,重點鼓勵全社會減鹽、減油、減糖,提倡到2030年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高于5克,這無疑對慢病防控是絕佳的好消息。
防控慢病,不可慢慢行。德城區早在2014年獲評國家慢病防控示范區。全區慢病指標變化情況如何?慢病防控工作做的怎樣?對此,記者展開了調查。
聯合防控
慢病工作靠一個部門、一個系統是做不到的,要從部門行為變成政府行為,變成日常工作,才有大的變化。德城區在所有醫療機構建立慢病監測網,開展對死因、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的登記和報告,用來指導全區慢病防控工作,構建政府、醫療機構、疾控機構、患者四位一體的慢病防控模式。
德城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多部門協作聯動機制,成立了區長任組長,包括衛生、教育、發改、財政等30個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慢病綜合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適時調度全區慢病綜合防控工作。
區疾控中心聯合各社區,積極探索建立“醫患合作、患者互助、自我管理”群防群控慢病的工作模式,對高危人群進行重點干預管理。 58歲的李洪峰在2018年的一次入戶篩查中,被查出患有高血壓。“在一次社區組織的健康大講堂上,我對高血壓防治有了了解,并在隨后的入戶篩查中被早期發現。 ”李洪峰說,自此得到了規范診療。
近年來,針對“世界無煙日”“全國高血壓日”等,德城區各基層醫療單位,深入社區、學校等場所,舉辦講座、進行義診、發放健康宣傳手冊等,受益人數達10萬余人次。
攻克“三減”
在全區因慢病死亡的人群中,心腦血管疾病因素排在了首位,而高血壓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以“減鹽防控高血壓項目”為契機,一場以“三減”為主題的專項行動開展起來。“三減”即減鹽、減油、減糖行動。
2012年,《德州市減鹽防控高血壓項目實施方案》正式出臺,一系列“三減”活動拉開帷幕:引導居民使用定量鹽(糖)勺、鹽(糖)罐、控油壺等工具,控制鹽、油、糖使用量,截至目前德城區共發送10萬套工具;食品行業做了食品中鹽含量分級標識標準,同時德州扒雞集團、永盛齋扒雞公司推出減鹽產品;開展健康食堂、健康餐廳從業人員低鹽、低油、低糖膳食干預知識與技能培訓,覆蓋率達到100%。
“三減”最好的方式還是“從娃娃抓起”。德城區在全區中小學組織開展“手拉手我勸家人少吃鹽”的主題教育活動;各學校將“三減”納入學校健康教育計劃,每學期開展“上一節健康教育課,貼一套宣傳海報,看一次科普宣傳片”為內容的“三個一”活動。
全民行動
蘇女士今年已經是第四年參加萬步有約健步行活動了,每天走走鍛煉身體,已經成為她的一種習慣。“真是挺受益的,以前血糖高,現在可以維持在正常水平。”蘇女士說。家人和朋友在她的帶動下,每天堅持鍛煉身體。自2016年以來,德城區已連續4年舉辦萬步有約健步行活動,參與人員達到1500余人,帶動了全區居民科學健走活動。
新湖公園、植物園健康主題公園;錦繡川風景區、植物園健康步道;湖濱北大道、青年東路健康教育一條街……現如今,這樣的健康主題公園、步道、小屋、健康教育一條街比比皆是。“每天晚上出來遛彎,走進景色秀麗的新湖公園,都有心曠神怡的感受。”家住新湖家園小區市民王健全,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
工作日,德城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組織工間操、工前操等活動,營造了全民健身的氛圍。
成績斐然
據德城區2017年調查數據顯示,全區居民重點慢病核心知識知曉率由2012年的49.32%升高到68.92%;參與鍛煉的居民也由2012年的19.76%上升至70.31%;健康人群平均食鹽攝入量為 7.56克,較 2012年的12.05克下降了37.26%;吸煙率也由2011 年的31.64%下降到22.01%……這一串數字的背后,彰顯的是全區慢性疾病防控工作的可喜變化。
成立分級診療制度,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如今,德城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遠遠高于我省平均覆蓋率,并且在社區、公共場所建立100余個健康自助檢測點,服務項目包括:身高、體重、腰圍、血壓、血糖監測五項。豐華小區的牛慶華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自助檢測的受益者。“通過開展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篩查和早期診斷,讓我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指標了如指掌。我還加入了‘健康之家’患者自我管理小組,形成規律性的健康管理模式。”牛慶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