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記者滕璐通訊員楊梅)“這幾天沒有劇烈的痛感,晚上睡得還挺好。 ”7月15日,在德州市立醫院,剛做完股骨頭置換手術的田女士對記者說。在常見的疼痛強度評估中,骨科疼痛的級別最高。不過,隨著德州首家骨科無痛病房在市立醫院正式啟動,骨科患者會體驗到不一樣的就醫感受。“疼痛會導致患者焦慮、煩躁、失眠、血壓升高等,影響手術效果和術后康復。 ”市立醫院骨科主任周紅忠說,鑒于此,早在2017年,該科室就在病房推廣無痛理念。
所謂“無痛”,并非意味著一點痛感都沒有,而是通過規范化的管理流程、完善的疼痛評估體系、微創化的手術方式以及多模式、個性化鎮痛等途徑,對患者進行醫療和護理,將疼痛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使患者安全、舒適地度過圍手術期和功能康復期。
骨科護士長王冰告訴記者,每個病房里都有疼痛評分尺,用來衡量患者的疼痛程度,便于護士判斷是否需要給藥。
科學使用止痛藥是實現無痛的重要方式。為減少患者因疼痛而出現的并發癥,骨科醫護人員改變了傳統的“按需給藥”模式,變成有計劃地“按時給藥”“階梯給藥”,根據患者的疼痛記錄單數據,醫護密切合作,及時調整臨床治療方案,觀察、處理鎮痛的不良反應,并針對不同患者的情況,量身制定個性化鎮痛治療方案。
周紅忠說,據臨床試驗和經驗,醫生預估患者疼痛時間、疼痛度,有計劃地“按時給藥”“階梯給藥”,發揮藥效最大化,將藥物副作用降至最低。
隨著快速康復理念的普及,對于骨科患者來說,將疼痛降至可承受范圍內,便于盡早接受康復治療。以往,骨折患者因術后疼痛,通常2至3周才能下地活動,尤其是老年骨折患者,長期臥床很容易導致肺炎、壓瘡等并發癥的發生。在無痛治療的情況下,目前,市立醫院骨科包括老年患者在內的骨折患者,通常術后第二天就能下地活動。“無痛病房正式啟用后,我們對無痛方案進行細化、標準化、規范化,根據患者不同情況,將用藥種類、時間、劑量寫入臨床路徑,給醫護人員提供標準化診療‘范本’,提升醫療質量。 ”周紅忠告訴記者,最重要的是讓無痛理念規范到患者的管理中,讓無痛治療成為骨科所有醫護人員的一種習慣,才能真正讓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