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記者來到臨邑縣德平鎮楊官廟村,一入村便看到整潔的村容村貌、寬闊平坦的街道、鱗次櫛比的房屋,時尚靚麗的中心廣場,村子里到處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自從劉宗豪當上村黨支部書記、新一屆村‘兩委’班子上任后,我們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村民宮慶軍說。
抓黨建尋找改變面貌良方
楊官廟村距離德平鎮駐地3公里,是個有62戶268口人的小村,以前,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種植糧食作物,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集體經濟收入為零。村內道路坑洼不平、路邊雜草橫生、排水不暢,被詬病“走不進的街、出不去的水、留不住的人”。“貧窮不可怕,怕的是沒有好的當家人。 ”為改變村子這一貧困落后的面貌,在外成功創業的村民劉宗豪不顧親朋好友的勸阻,毅然回村競選村黨支部書記。
2017年,34歲的劉宗豪成功當選為楊官廟村黨支部書記,上任伊始,他狠抓村“兩委”班子建設,利用村級換屆選舉的機會,嚴格程序操作,選舉出大伙信賴、能力突出的班子成員,明確分工,建立考核機制,真抓實干。
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成立后,班子成員開展入戶走訪座談活動,像過篩子一樣把全村情況仔仔細細摸了個遍,通過與村民拉家常,傾聽村民的呼聲和心里話,找準了制約村子發展的“病因”,開出了整頓村容村貌、發展集體經濟和建設生態園等治療“良方”。提出“美鄉村,贏民心,壯集體,富村民”的建設發展目標,積極引領廣大黨員干部投身到家鄉建設中,讓楊官廟村民看到了希望,對村莊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強產業叫響脫貧致富特色品牌
如何才能讓村子變美,實現村“兩委”制定的發展目標?關鍵在增加村集體收入,有了錢才能為村民辦實事。劉宗豪帶領村“兩委”不等不靠,從喚醒沉睡資源入手,整理村內閑散地及閑散宅基地68畝,全部歸集體所有;修建蓄水池、魚塘3個,水面20畝,用于發展示范種養殖。村里發展了榛果、紅薯、萱草種植,魚蝦養殖,去年底村集體收入突破了10萬元。
該村還與淘寶電商平臺深入合作,由電商平臺對該村生產的產品統一進行品牌包裝、推廣銷售,給農產品貼上鄉愁文化標簽,提高產品競爭力。他們與附近的職業中專合作,借助學校專業技術,打造科技示范基地,助力村級集體經濟多類型、多渠道、多元化發展,集體和村民都富了起來。
增后勁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集體經濟發展起來了,村里便投資硬化了路、修了下水道,道路兩邊栽上了綠化樹木,房屋墻壁統一刷白,并聘請專人手繪了文明墻,此外,還聘請了環衛工人,購置了垃圾桶,清理了河道,新建了中心廣場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村里還通過開展“美麗鄉村創建我奉獻”和“美麗鄉村是我家,環境治理靠大家”等主題活動,開展“亮化、綠化、美化、凈化”四大工程建設。如今的楊官廟村垃圾入桶、道路整潔、排水通暢,形成了巷巷清、路路凈、家家美的整潔局面。
鄉村振興不僅要改變鄉村環境、發展鄉村經濟,更需要繁榮鄉村文化,改善農民精神風貌。
楊官廟村為了照顧村里的留守兒童,在村黨員活動室開設“四點半課堂”,由村婦聯主席免費給孩子們上課,切實解決了外出務工村民的后顧之憂,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同時,還開設有農家書屋、閱覽室、文化活動室、多功能室……不少村民閑暇時在這里讀書看報、下棋打球、排練文藝節目,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劉宗豪說,“現在村民的心思都在發家致富上,吵架扯皮的少了,努力過日子、愛護村子的人多了。 ”“兩年多來,我們為民辦實事,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通過我們的努力,楊官廟村村民的生活會更加幸福安定,精神文化生活會更加豐富多彩,致富路上也會更有奔頭。 ”劉宗豪說。
□本報記者袁芳本報通訊員李海蓮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