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百貨大樓的家電專柜
人們購買燕舞收錄機
1980年夏,一對新婚夫婦買到家具相伴回家
□本報特約撰稿人王德勝
“三大件”不是德州特有的概念,但它見證了老德州人的生活變遷,浸潤著難忘的人生百味。
手表、自行車、縫紉機
“三大件”的出現是在上世紀70年代,當時,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成為結婚“三大件”,條件好的,還要加上錄音機,叫做“三轉一響”。
手表要“上海”牌的,縫紉機要“蜜蜂”牌的,自行車要“大金鹿”“永久”牌的。那時候,德州市的人均年收入為287元左右,市場供應仍然比較緊張,肥皂、牙膏等都需要憑票購買,“三轉一響”是貴重物品,一票難求,有錢也不好買。當時結婚家具要“三十六條腿”:1張桌子,4把椅子,雙人床、大衣柜、寫字臺、飯櫥各1個,數一數,正好是36條“腿”。為了省錢,不少家庭自己買木頭,或到街頭的家具鋪里定制,或請師傅來家里打家具。
在這最初的“三大件”中,最經典的當屬自行車。
新買的自行車要“順把子”“調龍”,就是對車把、閘線、輪圈檢查一遍,這活要請有經驗的行家來,似乎不經過這道程序,車子就不能騎。接下來,還要加裝護套,最起碼大梁和斜梁要用兩厘米左右寬的塑料帶纏起來,防止磨損。愛美的大閨女們,還織一副彩色把套。座子上一定要加個座子套,關于這個座子套,印象非常深刻,那時候老家大爺賣這個賺了第一筆錢,從武城的小村莊一路走出去,把座子套生意做到了新疆,想想真是厲害。自行車是不在院子里過夜的,一防雨,二防盜。那時候,住的房子都不大,全家人都得給自行車騰地方,睡前最后一項工作就是把自行車推屋里來。
有車的日子太方便了。回老家不用擠汽車;買米、買菜不用肩扛手提;接送老人孩子不在話下。會騎自行車也是孩子們最能顯擺的事,記憶里學自行車是從“套腿”開始的。因為個子小腿短,夠到了車座夠不到腳蹬子,夠到了腳蹬子,屁股又夠不到車座,就連騎在大梁上都困難,所以只有“套腿”的份,就是把一條腿從車梁下伸到對面的腳蹬子上,一踏一回地騎行。
老德州人幾乎都會修自行車,那時候,家家都有氣管子,每天出門前摁摁,生怕氣不足,傷了帶。膠水、舊內胎也是必備的,小毛病自己修,記得最初補胎的時候,我總找不到竅門,放水里一試,準漏氣,后來請教小舅,他道出了秘密:一定要讓抹在內胎上的膠水晾干了,再將補丁打上去。
錄像機、電視機、洗衣機
進入上世紀80年代,隨著經濟的發展,商品從規格到品種到數量得到巨大發展,“三大件”演變為:錄像機、電視機、洗衣機,條件好的會加上雙卡收錄機。
與之相對應的,是城鄉居民吃、穿、用等消費發生了變化。吃,已經不像10年前以填飽肚皮為滿足,而是講究膳食結構,向高營養、低脂肪靠近。穿,則由一衣多季向一季多衣轉變。在市場上多年聽不到的“貨比三家”又在商家口中流行起來。以推銷商品為目的的廣告充滿了電視、廣播和大街小巷,昭示著消費品市場從賣方市場轉向了買方市場。“威力洗衣機,獻給母親的愛”,一下子讓威力雙缸洗衣機聲名鵲起。那時候有個廣告很有名氣,是一個戴眼鏡的小伙子從屏幕中間冒出,喊出一句:“哇,燕舞收錄機! ”然后便載歌載舞起來:“燕舞,燕舞,一曲歌來一片情……”這個小伙子叫苗海忠,當時出場費是10塊錢。
1980年,德州棉花獲得歷史上最大豐收,農民賣棉花后抓著大把的鈔票在集市上、供銷社里把幾乎能看到的工業品一掃而光,很多家里一口氣買下了錄像機、電視機、洗衣機,就連不擺頭的電風扇也被富裕了的農民搬了回去,為的就是娶媳婦。
當時的老德州人,還沒有彩電的概念,黑白電視機就很滿足了。 1982年11月,德州電視轉播臺增加彩色電視發射機,開始轉播中央電視臺第一套節目,至此,德州電視轉播臺具備了同時轉播兩套彩色電視節目的能力。當時,彩電還沒普及,聰明的德州人就在黑白電視機的屏幕上貼一張“三色膜”,就有了看彩電的感覺。
1988年底,德州市商業零售網點為3865個,從業人員14330人,人均年收入發展到1025元。這一年,德州市銷售電視機22738臺,其中彩色電視機3933臺。銷售電冰箱5944臺,洗衣機10516臺。
彩電、影碟機、音響
進入到上世紀90年代,隨著商品品種的增加,人們收入的迅速提高,“三大件”也展現出不同面孔,較為普遍的為彩電、影碟機、音響。
這時候的彩色電視機已經比較普遍了,成為必需品,時髦一點就是買臺松下或者飛利浦的。那時候,德州街頭有很多錄像廳,放的是《霍元甲》《陳真》《醉拳》等等,不少小兩口就是邊看錄像邊談對象的,結婚后,買臺影碟機就很順理成章了。
當時的DVD機不便宜,大約2000塊錢左右。關于DVD機還有個很有意思的小插曲。記得當時《德州日報》與某酒類經銷商聯合開展了一次征文活動,一等獎一個,獎品就是一臺VCD機,看到征文啟事的時候我就怦然心一動,果斷投稿,竟然真的中了。獲獎后,我主動聯系了那個贊助商,自己補了差價,買了臺步步高DVD機。
1989年,中央電視臺《九州方圓》欄目播出了一期名為《潮——來自臺灣的歌》的節目,包括姜育恒的《再回首》和《驛動的心》、小虎隊的《青蘋果樂園》、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王杰的《一場游戲一場夢》、黃鶯鶯的《雪在燒》等等,從形式到內容,都是全新方式,當時流行音樂方興未艾,這個節目的出現,帶火了流行音樂,也影響了“三大件”的改變。當時德州樓房還不多,家家戶戶住平房,如果聽到誰家突然天天傳出震耳欲聾的音樂聲,八成就是剛結婚的。
而在夏夜的街頭,人民電影院路口、一零路口等地方,也出現了露天卡拉OK。還記得1993年,人民電影院消夏卡拉OK唱一首歌兩塊錢,價格不低,但排不上號。
1999年底,德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10.7億元,集市貿易成交額15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69元。每百戶城鄉居民彩電為110臺,電冰箱79臺,收錄機66臺,影碟機和錄放像機達到了45臺。這一年,全市申請結婚登記的達到55611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