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徐冬曉本報通訊員張占海
寧津縣保店鎮駐地往東5公里,在金碩農業生態園水上樂園,孩子們正在嬉鬧玩耍;采摘大棚內,游人在采摘果蔬;垂釣池畔,釣魚愛好者正體驗垂釣樂趣……進入夏季,每天都有上百名游客前來保店鎮游玩,體驗田園風光,享受生活樂趣,鄉村游正在該鎮悄然興起。
近年來,保店鎮依托自身傳統優勢,挖掘旅游資源,以“剪紙、美食、古樹、梨園”特色文化為主要元素,突出旅游文化和美食文化,對農家采摘、農耕文化、驢肉美食、剪紙藝術、美麗鄉村等主題進行差異化布局,打造蔬菜瓜果基地觀光采摘、特色美食等農旅融合模式,有效地推動了農村增綠、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個產業興旺、生活舒適、管理規范的新型小鎮逐漸呈現在眼前。去年,全鎮休閑旅游經營主體有12個,從業人員500多人,年接待游客4萬多人次,年收入千萬元。
村莊變景區
走進黃鎮村,村內500平方米的雜技文化墻栩栩如生,“楊抱槐”枝干茂盛,村史館記錄變遷、留住鄉愁。“希望看到這些,游客能感受到我們村當年的雜技古會盛景。”黃鎮村黨支部書記詹榮玲說。
“現在村里跟景區一樣,和過去可真是天壤之別。”村民高萬貴說。過去的黃鎮村又窮又臟,經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家前屋后是露天廁所,路上隨處可見家禽糞便。
去年,借助省級美麗鄉村建設,該村投資124萬元,啟動了“三化一館”工程。開展亮化、美化、硬化,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建立了200平方米的村史館,制作了雜技古會沙盤,還原當年黃鎮雜技古會的盛景,讓后人留住記憶,吸引了周邊游客前來參觀。
近年來,保店鎮在大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依托自然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積極探索農旅融合的新途徑,推動旅游模式從單一休閑向集文化、休閑、體驗于一體的復合型轉變,金碩生態園、民俗文化產業園、孫莊百年梨園等一批農旅結合項目應運而生,通過“文化+旅游”的形式,吸引更多的游客愿意來,住得下,玩得好。
資源變產業
來到位于保店鎮街的山花剪紙藝術館,不少游客會被精湛的剪紙技藝所震撼。目前該館正在建設山東民俗文化產業園,年底竣工后將成為魯西北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民俗文化產業園;孫莊每年4月初舉辦梨花節,年接待游客1萬多人,該村還引進賽馬120多匹,成為游客休閑娛樂、騎馬踏春的好去處;保店驢肉有200多年的歷史,依靠其名聲打造了美食文化一條街;黃鎮村有物質文化遺產——600年樹齡的“楊抱槐”和百年磚雕門樓,有非物質遺產——興盛500年的黃鎮雜技古會,還是《大刀記》文化的發祥地……
保店鎮自然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發展鄉村旅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該鎮依靠豐厚的自然資源和文化因素,打造出“金碩生態園——風情一條街——民俗文化產業園——孫莊百年梨園——黃鎮美麗鄉村”精品旅游線路。“這些農業觀光園都很不錯,新奇有趣,親近自然。”沿著保店鎮精品旅游線路,來自德城區的曹女士一邊觀賞,一邊由衷贊嘆。
為了將農旅融合資源轉變為鄉村振興優勢,該鎮結合本地產業特色,堅持品牌培育和示范創建,充分挖掘農業功能和鄉村價值,著力發展生態農業、休閑農業、養生養老、文化體驗、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努力實現農業多效益、高效益,推動產業布局不斷優化、發展質量不斷提升、功能領域不斷拓展。
農民變商戶
在金碩農業生態園,一年四季都會有游客來采摘草莓、火龍果、甜瓜、西紅柿等水果蔬菜,游客體驗農家樂趣,享受田園風光。
該園由金碩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以每畝1100元的價格流轉村民土地2000多畝建設。為推動鄉村振興、壯大企業的同時帶動村民致富,該鎮創新探索出了“龍頭企業+農戶”的大棚經營模式,建成73個大棚和承包經營戶共享,吸引當地及平原、青州等地的12名承包戶進駐園區創業,承包經營戶與公司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按照五五分成。公司還為承包經營農戶提供大棚、技術、肥料、培訓、銷售等全方位的服務支持。此外,該項目吸引周邊500余村民前來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