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靖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時光的河流奔騰不息,這滄海中的一粟,也不斷變幻著容顏,折射著時代的變遷。
高考,這讓無數的學子和家庭又盼又怕的考試,每年如期而至。它像夏季的太陽,炙烤著每一位考生,又像一盞希望之燈,點燃人們的夢想。我們家也不例外。父親和我分別于上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參加的高考。因爺爺去世早,奶奶沒文化,父親報考的專業是老師幫助選擇的;我報考的專業,是父親幫助選擇的。到我女兒高考時,雖然她按照我幫助選擇的專業上了大學,卻自作主張,改選了自己最喜歡的文學專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在父親那一代,因家庭成分不好,父親和姑姑總覺得在同學們中低人一等。姑姑報考了北京師范大學,畢業后當了一名教師,嫁給了根紅苗正、當工人的姑父,通過高考,姑姑改變了自身命運。父親是奶奶的命根子,在奶奶的央求下,報考了本地的醫學院,5年的大學生活,父親一直沒遠離家。
上世紀70年代初,父親看到當時國家的教育現狀,覺得我們參加高考無望,開始教我們背誦中草藥藥名,以備上山下鄉時,能夠當一名赤腳醫生。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父親感覺知識分子的春天來了,比任何人都高興,不斷督促我們努力學習。上世紀80年代初,參加中考可報考中專和高中,兩者只能選擇一項。文革結束不久,國家百廢待興,急需一批有知識的專業人才,國家從高分到低分先錄取中專生。當時,上了中專就意味著有了工作,端上了鐵飯碗。那年,姐姐的中考成績在全公社名列前茅。謹慎的父親怕國家高考政策有變化,讓姐姐報考了中專。這是父親兩宿沒睡好覺做出的決定。學習優異的姐姐,失去了參加高考的機會。
我上高中的那幾年,大學少,招生名額也少,高考競爭比較激烈。高考前,本地區先進行考試預選,每個班級預選名額很少。在預選中發揮失常的學生,就會與當年的高考失之交臂,有的因家庭困難等原因,沒機會復讀,就一輩子與高考無緣了。現在想來,實在有些殘酷。
我如期參加了當年的高考。高考那幾天,父親怕我錯過考試時間,雖然鐘表定了時間,還是不敢睡覺。在一年最熱的季節,父親搖著大蒲扇,背上搭著濕手巾,盯著表,準時叫醒我,叮囑帶全考試必備物品。父親的擔憂不是沒道理,因忘記帶準考證、睡過點耽誤考試的學生,每年都有。在那一代人中,作為一名高考生,我能住在家里,是很幸福的。我的同學大多來自農村,他們住宿在學校,高考的整個過程,都是獨自面對。
家有高考生,做父母的那種擔心、那種牽掛,在女兒參加高考時,我終于體會到了。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我的那種牽掛是多余的。女兒在異地上的高中,高考期間,整個社會形成了濃濃的人性化的關愛氛圍。從噪音管制,到學校食堂配餐,從老師加油鼓勁,到考場周圍的秩序維護,都考慮得周到細致。路遠點的考場,由學校統一組織乘車前往,不使一個學生掉隊;怕孩子們馬虎,忘拿準考證,由陪同的班主任統一保管,臨進考場時發到每位考生手上。一切都那么溫馨、暖心。那年,女兒如愿地跨進了重點大學的校門,開始了新的人生旅途。
恢復高考40多年來,制度越來越完善。特別是近年來,國家推進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機構組織實施、社會參與監督等改革措施,拓寬了繼續教育的通道,孩子們的人生有了多元化選擇。
高考的歷程,是家長和孩子生命中最精彩、最珍貴的一段時光,更是國家進步的歷程、社會發展的歷程、人民幸福指數提高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