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任立松李榕本報通訊員賈鵬
擁有68萬人口的樂陵,在校中小學生達8萬人,是個名副其實的教育大縣。而一組組數據,更真實反映了樂陵教育的新面貌、新生態:在國家均衡教育驗收中,以93分的成績名列德州市第一、山東省第五;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攀高,2200名學生從外地回流就學。尤其是今年,樂陵高考迎來“五連漲”:本科上線1850人,同比上漲23%,人數是2015年的3.6倍。
探究樂陵教育異軍突起的奧秘,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到教育管理部門,從教師到普通市民,給出的答案如出一轍: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大投入、大變樣,城鄉最漂亮的建筑是學校
三大攻堅戰、高質量雙招雙引、協同發展……樂陵各項工作亮點頻閃。對百年樹人的教育,更是下了一番硬功夫。
這里,黃金地段建學校。占地67畝的開元中學地處樂陵經濟開發區核心,緊鄰占地41.5畝的潘家公園,周邊縱橫交錯的是樂陵最寬的馬路,地價市場估值每畝達120萬元。很多外商前來考察,第一眼就相中了這個地塊。樂陵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選擇卻是:放棄動輒幾千萬元的土地出讓收入,在這個黃金地段投資4900萬元建設了開元中學,增加初中學位1800個,有效化解大班額問題。
這里,城鄉最漂亮的建筑是學校。高空俯瞰朱集中學,紅白相間的三層教學樓寬敞大氣,塑膠運動場在陽光下格外惹眼。學校里現代化的教學設備,讓農村孩子享受著與城市別無二致的教育環境。然而,一張朱集中學的老照片,卻顯示著截然不同的景象:坑坑洼洼的紅磚小路從門口延伸至校內,幾排屋頂雜草叢生的瓦房與墻體斑駁的老樓房依次攤開,透著一股破敗與寒酸。“如今,樂陵市農村辦學條件一點不比城區差,農村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 ”樂陵市教育局局長韓文龍自豪地說。
發展教育始終是樂陵市委市政府的關注點和著力點。“樂陵未來發展的高度和質量,與教育發展休戚與共、密不可分。 ”樂陵市委書記樊廷雷的思路清晰篤定,“必須發揮黨委政府的領導、統籌、協調作用,人財物力全部向教育傾斜。 ”
在樂陵,教育被列入一把手工程,列入對各鄉鎮、部門年終考核;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盯緊、靠上,經常不打招呼直入學校建設工地,現場調度、現場辦公;兩條督查考核線同步上線:一條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牽頭,督任務、督進度、督成效;一條由市考評辦牽頭,占地征用、土方購運、學校綠化等,一項項全部量化成分值,得分計入年終考核。
樂陵教育事業迎來前所未有的大跨越。 2015年以來,新建教學樓、宿舍樓及餐廳等164棟,新建塑膠跑道、人工草坪操場119處,加固樓房28棟,建設總投資、總規模空前。
改革,亮出刀刃向內的勇氣
樓房、食堂、塑膠跑道、信息化設備等硬件的高規格配備,更需軟件的提升來匹配。
奔著問題去、扭住問題改,樂陵用改革的辦法,為教育軟件提升拆藩籬、破障礙。
2017年,樂陵啟動鄉鎮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一律取消原鄉鎮教委工作人員行政職務,達不到法定年齡的全部安置到教學一線任教,共有185名干部摘掉“官帽”重回講臺。今年43歲的張秀瑋曾在孔鎮中學先后擔任英語教師、校長。但前幾年,他卻進入胡家街道教委干起了工會主席。改革后,張秀瑋重返課堂,不但擔任了兩個班的英語教師,還開起了講座、公開課,帶動整個學校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
讓有為者有位,讓有位者更有為。去年以來,樂陵市先后摘了5名校長的“官帽”,在教育系統激起不小的波瀾。為了讓庸者挪位子,樂陵市制定了綜合考核方案,采取過程和結果相結合的方式,不定期隨機考核,結果與教育干部任職掛鉤,對考核成績當年列后3位的校長給予誡勉談話,連續兩年后3位的予以解聘,當年下滑5個位次的給予誡勉談話,兩年累計下滑8個位次以上的予以解聘。有重罰也有重獎,對考核列前10名的校長進行公開表彰獎勵,4名校長被提拔重用。 2014年,李學武擔任楊安鎮中學校長,此后4年時間,在他管理下的楊安鎮中學各項成績均大幅提升,綜合排名由樂陵市第10名攀升至第5名,去年,他被提拔為樂陵市教體局教研室主任。
著力破除教師“大鍋飯”。原有的薪資制度下,每月先暫扣教師120元,再根據績效,實行二次分配,多勞多得。但有些學校怕差距大了擺不平能哭會鬧的“閑人”“牛人”,最終每個教師到手的績效工資差距并不大。樂陵的改革直接將暫扣的薪資調整到320元,切實拉大差距,真正實現了“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不一樣。如今,教師之間的薪資與原來縱向對比差額達到2000多元、橫向對比差額達4000多元。
學有優教,一個也不能少
“過去,一個班六七十名學生,坐在后排的,連黑板也看不清。 ”談及過去,西段鄉中心小學校長肖鵬飛很無奈,但如今,隨著樂陵市化解大班額工作的強勢推進,已實現起始年級按標準班額招生,師生關系更密切,教學質量更是步步攀升。
在樂陵,“一個也不能少”是當地黨委政府對群眾教育需求的莊嚴承諾。
有諾必踐。樂陵在累計投資14億元,全面通過國家均衡驗收基礎上,去年又投入1.8億元,建成啟用阜新小學、西城小學、挺進小學和鐵營中小學等4所新學校,增加學位5020個。
引進教師,迫切需要打破的瓶頸是編制不足。樂陵干脆給教育單開“小灶”,從各事業單位抽調、拆借編制,僅2017年硬是擠出432個名額,全部投給教育。 2016年以來,樂陵新增教師達1023名。
教師引進來,如何留得下?圍繞提升教師幸福指數,樂陵將教師關愛工程細化到吃、住、行上。實行學校食堂“零利潤”供餐、周轉公寓“零支付”入住、校車“零票價”乘坐,偏遠農村地區,還專門開辟“臨時小伙房”,切實提高教師幸福指數。
這里,還有一個響亮的口號:絕不讓一個初中畢業生直接流向社會!這基于樂陵市委市政府的長遠考慮:這部分學生受教育程度低,競爭力跟不上,就業機會就少,容易上當受騙。
考不上高中,不進社會去哪里?必須扭轉樂陵高中辦學格局單一、職專專業萎縮、高中學位不足的局面。引來國內民辦高等教育及職業教育十大運營商之一的民生教育集團,投資4.5億元建設可滿足6000人在校學習的樂陵民生職業教育園區。眼下,具有濃郁歐式風格的建筑群落已拔地而起,成為市區一道別致的風景線,其目標是建成魯北最大規模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和綜合性社會實踐活動中心。
與此同時,加大對初中畢業生流向的關注度,委派教育主管部門對每個學生全程跟蹤、幫扶到底,明確要求確保每個學生無空檔、不遺漏。在樂陵市市長王大山看來,不讓一個初中生直接流向社會,帶來的是改寫命運的機會,斬斷的是貧困的代際傳遞。
一個也不能少,關鍵是對弱勢群體孩子的關注。在朱集小學,家庭協作互助組給留守兒童找到新的歸屬。每個小組由3至5名學生組成,每周日8:30至10:30,小組內家長輪流帶隊,組織孩子們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成了課堂的有益延伸,讓留守兒童學有學伴、玩有玩伴,不再孤獨,生活充滿樂趣。如今,這一模式已經在樂陵全面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