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書勝
7月23日,正值大暑,邊臨鎮西于架村的楚軒農業生態園內綠樹成蔭、鮮花旖旎,工人們正在采摘準備當天售賣的西瓜。“生態園主要種植各類特色果蔬,比種植傳統作物效益翻了好幾倍。 ”西于架村黨支部書記、楚軒農業生態園負責人黃云州告訴記者,通過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全村土地實現了集中統一管理,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條件。
農村黨支部這個“戰斗堡壘”強不強,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我區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強化黨建引領,通過在全區開展千名支書“大比武”活動,進一步提升了黨支部書記“領頭雁”作用,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農村新圖景正在全區徐徐展開。
領辦合作社激活新動能
走進西于架村,筆直干凈的道路、整潔明亮的院落,處處展現著風清氣正、文明向上的精神風貌。國家級示范村居、山東省森林村居、市級民主法治示范村、區級紅旗農村黨支部……一幅幅閃亮的“金字招牌”,讓人對西于架村刮目相看。
黃云州是村里公認的能人,帶著群眾干、干給群眾看,是他最典型的特征。他帶頭從事木材加工,全村木材加工戶從無到有發展到29家;他為村民協調貸款組建運輸隊,村民購置了17輛重型卡車跑運輸;他采用股份制形式成立建筑公司,吸納本村70多人就業。
2017年9月,黃云州又有了新點子。經認真考察后,決定以農村黨支部領辦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為契機,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公司”模式,注冊成立匯德農業合作社,流轉土地200畝建設楚軒農業綜合產業園。經過近兩年的建設,如今的楚軒農業綜合產業園,已打造成為一個集蔬菜觀光、采摘、育苗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生態園,并被認定為山東省休閑農業精品園區。以合作社為依托,西于架村積極調整種植結構。他們引進種植了日本鋼蔥30畝、大田西瓜30畝,畝增收1500元,使合作社在完成兩次分紅的基礎上,實現集體增收24480元。
西于架村的發展帶動了周邊村子產業轉型,也給村民提供了眾多就業機會,很多人吃上了“園區飯”。 56歲的韓淑珍是邊臨鎮郭莊村人,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在一個72孔綠色的育苗盤上,無土栽種紫甘藍和胡蘿卜,用她的話講,“農閑時間來園區干零活兒,一點也不累,每個月能凈賺1800塊。 ”
因在千名支書“大比武”中表現突出,黃云州作為28名優秀黨支部書記之一,走上“支部書記大講堂”的講臺,為全區村黨支部書記作了題為《做鄉村振興的基層帶頭人》的演講,這是令黃云州頗為自豪的一件事。
打開新思路創新促發展
綠樹村邊合,碧水映薛莊。薛莊村位于丁莊鎮,馬頰河流經此地,仙人湖、丁東水庫與之緊鄰,用村支部書記薛長民的話來講——“陵城區的水基本都在我們這兒”。薛莊村是個擁有2300口人的大村莊,而人均耕地只有0.8畝,單純的糧食種植肯定不能迅速讓村民致富。
窮則思變,薛長民帶領村兩委班子進行調研,最終確定了“靠水吃飯”的發展思路。思路確定了,該咋干?村兩委班子達成共識——專業的事要由專業的人來干,于是請來山東愛尚生態旅游有限公司總經理薛春橋。薛春橋原籍就是薛莊村,25年前外出經商,小有所成的他心中始終惦念家鄉。于是,雙方一拍即合。
2017年10月,“印象大薛莊”旅游綜合體開工建設,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1.8億元,占地3000平方米的陵城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和擁有1200個釣位的垂釣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2018年,薛莊村被中國農業農村部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系全市唯一,“印象大薛莊”景區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從2018年5月至今,“印象大薛莊”旅游綜合體已舉辦80余場垂釣比賽,每場次人數最多達300多人,位置最好的釣位可賣到每天1200元。“保守估計,這個旅游綜合體將每年助力村集體收入至少20萬元,還將有力帶動群眾脫貧增收。 ”丁莊鎮副鎮長張楠介紹,旅游業的發展,吸納薛莊村勞動力300多人從事旅游業、餐飲業等,預計今后村民人均每年增收2000余元。
搭建“比武場”激活“領頭雁”
去年開始,我區實施了以“百名陵城好干部、千名支書大比武、萬名黨員六在前”為內容的“百千萬”工程,樹實干導向、搭比武擂臺、亮黨員身份,營造擔當作為、埋頭苦干、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作為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千名支書大比武”聚焦鄉村振興主線,搭建支部書記比武場,著力將基層黨支部打造成鄉村振興的堅強的“戰斗堡壘”。
我區緊扣農村發展實際,研究制定《關于在全區農村黨組織書記中開展“千名支書大比武”活動的實施意見》,區鄉兩級設立擂臺,將基層各項重點工作劃分為17項具體任務,采取“季度考評、半年比武、年終點驗”,科學推動工作開展,為農村黨組織書記各展其能搭建廣闊賽場。去年以來,開展“支部書記大講堂”2期,28名農村黨組織書記先后上臺,論工作、講經驗、談感悟,通過比、學、看、聽,支部書記隊伍整體素質切實提升。2018年7月,開展半年比武,初選105名優秀農村黨組織書記,2019年2月,開展年終點驗,50名先進典型脫穎而出,榮獲全區“千名支書大比武”優勝黨組織書記。“大比武”活動,“不比條件比干勁、不比基礎比發展、不比起跑比撞線”,以往業績全部清零,同一起點聽槍起跑,破除“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和“干好干壞一個樣”的錯誤思想,拓寬先進村視野、鼓舞中等村斗志、打消后進村顧慮,進一步激發勇于擔當、敢于負責的韌勁,“頭雁”紛紛變“金雁”。于集鄉孟廟村黨支部書記吳玉剛面對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陳舊等不利條件,不等不靠,多方籌措,投資30萬元完成村內5條主干道路面翻修、新建排水溝1800米,村容村貌發生顯著變化。經濟開發區金莊村黨支部書記金德旺將百余畝鹽堿澇洼地利用起來,變劣勢為優勢,發展小龍蝦養殖產業,打造龍蝦旅游觀光園,成功舉辦金莊龍蝦美食旅游節,僅此1項每年集體增收8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