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閻潤珍通訊員杜敏李敏)
高血壓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外,還和飲食習慣有很大關系,其中最具有直接關系的就是“鹽”。目前很多研究證實,鹽攝入量和血壓的高低關系甚密。本期,德州市疾控中心的專家為廣大讀者講解“減鹽”那些事兒。
記者:鹽中的什么成分容易引起高血壓呢?
專家:當我們在說“鹽”時,其實是在說鹽里的“鈉”,鈉是維持人基本生命活動的必要營養素。但一旦鈉攝入過多,就會引起高血壓,并增加心臟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無論是對成人還是孩子,減少鈉攝入都可以降低血壓。
記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攝鹽量應該是多少呢?
專家:基于科學證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13年發布《成人和兒童鈉攝入量指南》,建議每人每天食鹽不應超過5克。然而中國人平均每日鹽攝入量高達10.5克。秉承循序漸進的原則,《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將中國人的食鹽推薦量定為6克/天?!胞}不過6”也被作為標準用于各種政策及宣傳材料。無論是“鹽不過6”還是“鹽不過5”,核心宗旨都是倡導公眾在日常飲食中逐漸減少鹽/鈉攝入,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記者:適應了高鹽的重口味,突然減鹽大部分人很難適應怎么辦?
專家:研究表明,減少食物中15-30%的鹽含量,往往不會被察覺。另外,我們的味蕾是有適應性的,一般一兩個月就能適應更清淡的食物。
記者:家中有各種調味品,如何控制量呢?
專家:減鹽是個技術活,膳食中鈉的主要來源是食鹽,因此,“減鈉”絕大多數時候就是“減鹽”。但鈉也可能來自調料中的谷氨酸鈉(味精)。鈉天然存在于多種食物中,但加工食品中的鈉含量往往卻高的驚人。除了會選擇,做飯時也切忌各種調料齊上手,而是利用蔥姜蒜、辣椒、檸檬等富含味道豐富食物的口味,減少高鹽調料的食用。如果要加鹽,用控鹽勺做量具,只在菜起鍋前來一點就能有效減少鹽用量,而不減少食物的“咸”味。
記者:減鹽、限鹽除了從自身做起,如何呼吁社會關注這個話題呢?
專家:個人努力改變高鹽的飲食習慣很重要,全社會齊上陣,營造健康的支持性環境更是關鍵。首先,設立強制目標,給食品加工品減鹽。學校、單位食堂按照營養標準,采購新鮮食材,制作鹽油糖不過量的菜品。其次,引入食品包裝正面標識體系,讓“高鹽”食品一目了然,便于消費者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