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宜勤
1958年升入齊河縣第一中學后,年6的中學時光,劉開亞老師擔任我5年多班主任,讓我受益匪淺。
我初中階段,劉老師任4個班的課和班主任,師母與孩子在濟南。工作忙,生活要自理,很不容易。教育教學中,他采取兩個渠道及時與學生溝通,一是個別談話,二是每周讓我們寫一篇日記,通過閱日記寫評語與我們互動。記得一次期中考試成績不理想,灰心喪氣的心情流露在日記中,劉老師給我寫了兩句話:學習退步的原因是“你沒養成預習的習慣,預習可以提高聽課效果,試試吧!“”學習上的強者,不是沒有眼淚的人,而是含著眼淚急起直追的人。”方法的指導,思想的鼓勵,讓我在較短時間里取得了進步。我參加教育工作后,做了30多年班主任,不僅保持了寫日記的習慣,而且效仿劉老師的做法,要求學生寫日記,并斟字酌句寫每個學生的評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學生上自習,劉老師經常拿一份報紙站在教室門口閱讀。一次,他走后順手把報紙放到講桌上,坐在第一排的我忍不住拿來看了看,劉老師發現后笑說對我說:喜“歡看報?下半年可以訂一份。”此后,我逐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并堅持了幾十年。有時,我會把學習方法、勵志類感想記在日記里,劉老師經常讓我在班會上讀給同學們聽,寫讀書筆記的興趣就越來越濃。
初三到高中學習階段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劉老師放棄星期天去濟南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經常步行做家訪。他老家在外地,對學校周圍人生地不熟,在地理教師幫助下畫了一張班級10公里以內學生的住址圖。去我家家訪時,正值盛夏,劉老師走了彎路,9公里的行程走到已近中午。劉老師酒煙不沾,他借吃飯時間,了解我的家庭狀況,父母的期望,介紹我的學習,提出家庭如何配合學校的一些建議。老師返校時,望著他汗漬浸濕襯衫的背影,看他疲憊的步履,我的眼淚奪眶而出。
每年看望劉老師的學生總是接踵而至。時間長了,許多同學與劉老師的兒子、兒媳、女兒、女婿都成了好朋友。
2014年12月31日,得知劉老師去世的消息,我正在醫院做手術,第二天鼻孔插了進食管子,不能前往與恩師告別,特派女兒前往。但是,老師的音容笑貌,澤深恩重,在記憶里已烙下很深的烙印,永遠抹不掉,揮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