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官屯西村建菌種培育實驗室,利用秸稈發展養殖業養殖大球蓋菇畝均增收萬元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 袁芳 通訊員 鄧美平 郭耀立)“這一罐菌球10天之后就能培養出1萬袋菌種,可以養殖40畝地的蘑菇,利潤可以達到30余萬元。”近日,在夏津縣銀城街道淡官屯西村新建的組織培育實驗室,負責人劉書程看著觀察孔中不時浮現出的白色菌球自豪地說道。
去年7月,從山東農業大學畢業的劉書程和自己的幾位同學一起來到了淡官屯西村創業,建起一條食用菌產業鏈。“大球蓋菇養殖簡便、好管理、時間短、見效快、勞作時間少。作為林下產業,大球蓋菇需要農作物秸稈覆蓋養殖,不僅不會影響植物的生長,還能為土壤保溫保濕增肥,是一舉多得的農業種養殖項目。 ”劉書程說。
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劉書程和他的同學先期試養了20畝大球蓋菇,畝產可以達到 2000公斤,每畝收入8000至1.5萬元。劉書程介紹說,大球蓋菇種植適合春秋兩季養殖,如果規模化養殖,農戶畝均能增收萬元。他的團隊將從科學養殖到銷售渠道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幫助農戶切實獲得利益。截至目前,夏津縣養殖大球蓋菇的土地面積達到了170畝,計劃年底達到300畝。
大球蓋菇的引入,不僅增加了周邊村民的收入,更是改變了傳統農村種植糧食作物的習慣,轉變為種養殖經濟作物,并通過收貨商、電商等手段把產品推向更大的市場。劉書程團隊為村民們提供了完整的銷售渠道,村民可以選擇自己聯系收貨商或者直接由劉書程的團隊回收加工,完善的配套措施更是給村民們打了一針“定心劑”。
村民們養殖大球蓋菇所需的菌種都來自淡官屯西村新搭建的組織培育實驗室中,今年1月,淡官屯西村多方融資500余萬元,搭建了2000余平方米的組織培育實驗室,兩層樓一層用來培育食用菌種,提供給周邊的村民養殖,二層將在明年開始研究培育地瓜脫毒苗,提高地瓜的品質、增加產量,完善淡西村蔬菜產業綜合體建設。
截至目前,淡官屯西村擁有13個蔬菜大棚, 7個食品廠,解決了村留守人員的就業問題,在食品廠務工的村民月工資均在2000元以上。 30畝地的蔬菜大棚,培育的地瓜種苗年收3000萬株,總利潤100余萬元,遠銷河北、河南和東北等地區。通過大棚對外承包為村里的30余家貧困戶帶來了分紅,為村集體增加了近20萬的經濟收入。“接下來,實現生產加工鏈條式產業群是淡官屯西村的奮斗目標。產業振興讓淡官屯西村村民的生活蒸蒸日上,村集體經濟不斷擴大,農民富裕了,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幸福感和獲得感明顯增強。”村黨支部書記孟慶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