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儀仗隊朱廣宇:
邁出三軍儀仗隊標兵“第一步”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王曉松
10月1日上午,億萬中華兒女守在屏幕前,觀看萬眾矚目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當閱兵式上三軍儀仗隊標兵開始亮相時,不少德州市民的朋友圈里,一條內容為“德州一中學子朱廣宇,三軍儀仗隊標兵第一步”的信息迅速流傳開來。很快,德州市第一中學網站發布了《德州市第一中學學子朱廣宇入選標兵陣容參加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的消息。隨后,記者聯系上了朱廣宇的高中班主任和他的家人。
據了解,朱廣宇1995年12月出生,2011年從德州五中畢業,2014年從德州一中畢業。2014年9月入伍,進入三軍儀仗隊,2015年參加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的閱兵式,并曾代表國家參加過巴基斯坦國慶閱兵式。他從“小就有當兵的夢想。”朱廣宇的父親朱維社說,這一次“他能參加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會的閱兵式,不僅是他自己的榮耀,也讓我們感到自豪和驕傲。”
朱廣宇的高中班主任陳越表示,自己對這個“與眾不同”的學生印象非常深刻:“他是體育生,但比較內向,平時不茍言笑。每周一學校組織升國旗時,他永遠是站得最板正的。他在賽場上很拼,平時做什么事情都認真負責。他是班里的衛生委員,班里的衛生成績總是名列前茅。”陳越說,當在鏡頭中看到自己的這位學生在閱兵式上邁出三軍儀仗隊標兵第一步時,他感到非常驚喜,激動和自豪的淚水止不住地流下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三軍儀仗隊趙鑫:
手持指揮刀護衛國旗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侯進
英姿颯爽,鏗鏘前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三軍儀仗隊護衛五星紅旗,由人民英雄紀念碑出發,向天安門廣場升旗臺前行。在護旗手身后,緊跟著3名手持指揮刀的軍人,其中那位身著藍色空軍制服的小伙子,名叫趙鑫,來自德州陵城區。
1995年出生的趙鑫,畢業于德州市實驗中學,現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趙鑫是一個特別陽光積極的孩子,不但成績好,而且開朗大方,上學時就是班委成員。”高中班主任魏君回憶,16歲剛剛入學的趙鑫是一個白白凈凈的小伙子,英俊帥氣,身形挺拔,因個人素質過硬,2014年北京某部隊來德州選拔戰士時,趙鑫順利應征入伍,進入軍營。“從2014年到現在,孩子一直在三軍儀仗隊,先后參與過四次閱兵。”提起孩子,趙鑫的父親趙河水一臉驕傲自豪。“閱兵之前我已經一個多月聯系不上孩子了,雖然孩子只說是執行任務,后來猜到孩子可能是參加閱兵,正在刻苦訓練。”趙河水說,10月1日一早,趙鑫的親朋好友們早早守在電視機旁,尋找他的身影。當趙鑫出現在鏡頭里時,全家都沸騰了:“激動,驕傲,自豪!他是全家的驕傲。”趙河水說。
10月10日左右,趙鑫將回到家鄉。“我見到孩子第一件事,肯定要告訴他,你是爸爸的驕傲,給咱們陵城、德州長臉了!”趙河水激動地說。
群游演員姚玉琦:
參加25次訓練累并自豪著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王南
雖然國慶慶典已經過去好幾天,但是28歲的姚玉琦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參加了群游活動的姚玉琦,經歷了國慶盛典上的每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讓她不能忘懷,也成為她最珍貴的回憶。
姚玉琦在北京一家國企上班,從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國慶群游中的一員。她告訴記者,她參加的是“春潮滾滾”方隊,為了在國慶慶典中呈現出最好的狀態,姚玉琦和其他參演的群眾演員從接受訓練到國慶群游一共100天的時間,共進行了25次訓練。“最開始的時候就是行走,上午10公里,下午5公里,對大家的體能進行鍛煉,我的腳都磨出了水泡,雖然很累,但非常興奮,即便是遇到下雨天,我們也從來沒有耽誤過訓練。”
到了慶典當天,姚玉琦和參加群游的演員很早就來到天安門廣場附近等候。姚玉琦說,在等待過程中,看到各種武器裝備從眼前開過,飛機低空從頭頂掠過,“我真的被震撼了,祖國真是太強大了,這種自豪感油然而生。”隨后,當群游方隊走過天安門廣場的時候,姚玉琦和其他演員一起歡呼雀躍,用最飽滿的熱情走過那里。“當時我們所有人都高聲歡呼,我是在‘海浪’的方隊里,我們一直揮動著手臂,那種參與感真是終身難忘。”姚玉琦激動地說。
姚玉琦對于這次經歷刻骨銘心,當看到祖國如此強大,她一直心潮澎湃。“如果還有這樣的機會,我還會義無反顧地參加。”
陸軍航空兵梁發波:
駕駛直19飛越天安門接受檢閱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鄭乃春通訊員張大偉
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上,空中護旗梯隊拉開了閱兵分列式的序幕,20架武裝直升機組成巨大的“70”字樣飛越天安門上空讓人心潮澎湃。而其中一架“直19”直升機的飛行員,正是平原縣坊子鄉走出去的陸軍航空兵梁發波,是咱地地道道的老鄉。“快看,那架直升機就是小波駕駛的!”當“70”直升機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時,在梁發波的家中,母親崔秀平與妻子李婷婷早已熱淚盈眶。“丈夫能夠參與國慶大閱兵,是全家人的光榮,作為軍屬我既為軍人驕傲,也為軍屬驕傲。”李婷婷同樣是平原人,她直言最清楚軍人受的苦,為了能多擠出一點和丈夫相聚的時間,她毅然辭去濟南的工作,把家安在了丈夫的軍隊駐地附近,而母親崔秀平為了方便照顧梁發波兩歲大的女兒,也搬來常住。“當時駕駛飛機通過天安門的時候心情非常激動,想到我們能夠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一種自豪感就會油然而生。”閱兵儀式結束后,梁發波在給家人通電話時激動地說,作為一名軍人,參加國慶70周年閱兵是他一生的榮光。
觀禮嘉賓王曉菲:
作為一名中國人自豪和驕傲!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胡兵
9月28日下午,德州恒豐集團員工王曉菲作為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受邀進京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觀禮活動,位置在天安門東臨一區二臺。“在現場,我思緒萬千,感受到祖國的強大,我們的億萬人民,我們的強大裝備,對于外界都是一種震懾。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感到自豪和驕傲!此生有幸能親眼見證大閱兵,無比榮耀!”王曉菲說。
讓王曉菲印象深刻的是,3290名手持“光影屏”的群眾演員、7棵特效光影“煙花樹”和一個LED巨幅網幕,在聯歡活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借助這個網幕,廣場上空升起一面長90米、寬60米的巨幅國旗。
10月2日23時許,在德州東站出站口,德州恒豐集團的同事們正翹首等待王曉菲的歸來。回到德州后,王曉菲參加了一系列宣講活動,與恒豐集團的管理人員、后備人才分享了國慶觀禮的所見所聞。
王曉菲說,有幸被邀請現場觀禮,她永生難忘。作為一線紡織工人,她們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不斷鉆研新知識,掌握新技術,用自己的勞動技能報效國家。
巾幗女兵劉曉雨:
颯爽英姿走在女兵方陣第一排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鄭乃春通訊員張大偉
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在英姿颯爽的女兵隊伍中,有一位來自平原的姑娘,她叫劉曉雨,是平原縣龍門街道辦事處西街村人。這次,劉曉雨參加了盛大的閱兵式。“看,這就是咱女兒。在女兵方陣第一排第八個。”當女兵方隊邁著整齊的步伐經過天安門廣場時,劉曉雨的母親張燕激動地站了起來。全家人激動不已,掌聲不斷,為女兒加油助威。1日上午,已經提前知道女兒要參加閱兵式的喜訊后,張燕和丈夫劉錦文提前向單位請了假,早早坐在電視機旁,等候女兒走過天安門的那一刻。
張燕介紹說,女兒從濰坊士官學校畢業后,到大連某部隊服役。這次集訓多半年時間,只是知道孩子去執行重大任務了,并不知道參加今年國慶閱兵式。在電視上,看到女兒后,張燕幾度哽咽,孩子黑了瘦了,22歲在其他家庭的女孩子正是花季年齡,自己的孩子不怕苦不怕累,對家里從來報喜不報憂,孩子有優秀的表現,全家都非常驕傲。
2日晚上,劉曉雨給母親打來電話說,經過天安門前接受國家領導的檢閱,非常驕傲和自豪。那一刻,作為女兵方隊的一員,為祖國爭了光,今后更要努力訓練,為祖國做出更大貢獻。
山東“國泰民安” “齊河造”彩車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張明凱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山東的“國泰民安”彩車以古樸簡約的泰山形象亮相,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彩車全部純手工制作,由山東藝術學院精心設計,由齊河縣的山東省威迪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獨立完成車體制作。
今年5月,威迪公司開始著手進行山東彩車車體的生產制作,與以往彩車不同,山東“國泰民安”主題彩車的工藝比較復雜,結合了鍛銅、浮雕與彩繪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在國內屬于首次藝術嘗試。
3000余朵牡丹花是彩車上的一抹亮色,而其中,尤其令人贊嘆的是25朵由數碼編程設計的動態開合裝置控制的紫銅牡丹。山東省威迪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利朋表示,25朵花每朵4層,每層5個花瓣。所有紫銅花瓣全部由工人手工敲打制成,平均每片花瓣敲打1.36萬錘,每朵要27.2萬錘,25朵共計敲打680萬錘,仔細看能看到錘紋。為了通過數控實現花瓣有節奏開合,工程團隊用了半個月時間,反復十幾次“畫圖、切割、組裝”才研究出來。一朵花的零部件達到216個。
由于彩車重量控制,山體內縱橫交織的金屬骨架,反復制作多次,才實現最少的材料、最優的結構,既保證安全,又減輕重量。車頭、車底部裝飾全部用的鎂鋁合金材料,不僅弧度部分難打造,而且焊縫特別多,對技術水平要求很高。
“禹城花束”閃亮國慶慶典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孫良玉通訊員李月李富濤“看到我們的花束在國慶慶典上出現,內心激動萬分,這是大禹花飾代表禹城人民向國慶70周年最美的獻禮!”作為國慶慶典活動的花束制作方,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鎮企業大禹花飾總經理高秀珍心情格外不同。
國慶慶典上,觀眾看到的慶典各個方隊手拿的花束,12個品種的5萬多束,全部都是大禹花飾制作。據高秀珍介紹,6月份節目組總導演來現場考察,全國100多家公司參與競爭,最終該公司以高質量、高生產水平脫穎而出,成為慶典花束制作方。
自7月下旬開始,他們就加班加點工作。當時得知“是為慶典的花束,一輩子這樣的活動能趕上一回并且能做些貢獻,再累再苦也值得!”經過兩個月的奮戰,月209日最后一批花束裝上貨車,大家終于松了一口氣。
慶典花束要求嚴格苛刻,能擊敗全國競爭者展現公司實力。當時來運輸的貨車司機老家正好是禹城的,他表示,沒想到禹城真是“藏龍臥虎”,他也為家鄉感到自豪!
戰車特種橡膠履帶“德州造”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胡兵
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在德州力維機械公司會議室里,工人們集中觀看閱兵儀式。戰車駛過,工人們紛紛鼓掌,他們研發的特種橡膠履帶裝備,就裝載在部分戰車上。
德州力維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良是陵城區人,1998年應征入伍,并考入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畢業后分配到某軍械研究所從事車輛機械控制研發。2008年底,陳良辭職返鄉創業。2009年初,陳良到上海參加機械產品展覽會,他發現國外履帶及車輪使用的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但這種材料在國內是空白。經過3個月的研發,終于成功將國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化學改性,并實現了改良材料的行業應用。
帶著這一科技成果,陳良注冊成立力維機械有限公司,開始進軍特種橡膠履帶及智能履帶產品總成領域。與之前笨重的鋼履帶相比,特種橡膠履帶不僅質量更輕,還具有耐低溫、抗高溫、阻燃、防爆、防穿刺等特點,不僅在民用領域廣泛使用,還引起軍方部門的關注。“作為一個當兵的人,看了閱兵儀式,心情無比激動。借力融合發展契機,我要立足應用搞研發,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用建功立業的實際行動回饋社會、回報人民。”陳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