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記者 于斌 通訊員 賈鵬張立梅)“家有樂陵黃,勝似黃金寶。感謝咱鎮上的支持,讓老百姓家門口就能掙錢。 ”10月9日,樂陵市孔鎮鎮田高村村民王勇高興地說。今年9月的蟋蟀大集,王勇飼養的樂陵黃蟋蟀單只成交價高達2.2萬元。王勇從小就開始接觸蟋蟀,從事蟋蟀飼養和交易已有20多年,而且周邊村莊都有養蟋蟀的村民,每年蟋蟀大集,屬這幾個村最熱鬧。
離王勇家最近的是王木腿村蟋蟀市場,趕大集期間,全國的蟋蟀愛好者都會來這里轉轉、選選,一只蟋蟀上萬元已不是什么新鮮事。養殖戶收入好的一年能掙近80萬元,都是老主顧,采取訂單模式,還沒趕集,有些棚里的蟋蟀就全部賣出去了。王勇這一年,只旺季兩三個月就能收入10萬余元。據粗略統計,整個秋季,孔鎮鎮蟋蟀交易額超千萬元。
蟋蟀文化作為一種雅俗共賞的民俗活動,在孔鎮鎮廣受推崇。每年立秋過后,這里都會出現一波“返鄉熱潮”,全國各地的蟋蟀愛好者紛至沓來,只為尋蟲。
據介紹,孔鎮鎮的蟋蟀文化可追溯到明清時期,當地因河流較多,土質適宜蟋蟀生長繁殖,“樂陵黃”的美名享譽四海。目前,該鎮89個村都有從事蟋蟀捕捉、交易的村民,核心的交易市場有2個,分別在王木腿村、張吉店村。“樂陵一共3個交易市場,孔鎮就有2個。專業養殖戶就有10多戶,大戶一個月就能出產2000多只蟋蟀。 ”該鎮鎮長劉忠說。
孔鎮鎮總人口4.99萬,擁有耕地10萬畝,是樂陵市典型的農業鄉鎮,有“美麗糧倉”的美名。近年來,該鎮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探索產業振興之路,精準謀劃“一心兩區三園”總體思路,致力打造傳統農業鄉鎮鄉村振興的“孔鎮樣板”,目前已建成壹號土豬生態養殖標桿示范區、以調味品為主打產品的綠色農業產業園以及新型建材工業園等。“蟋蟀產業是我們本地的一個特色,是帶有民間自發性質的一項產業,如果利用好、發展好,將是我們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個有力驅動。 ”該鎮黨委書記韓曉剛說。
為進一步實現農村產業振興,孔鎮鎮黨委、政府近年來持續加大蟋蟀產業幫扶力度,重整蟋蟀交易市場,整肅行業交易環境。去年牽頭成立了孔鎮鎮蟋蟀文化協會,組織人員外出參觀、學習蟋蟀文化發展經驗。經過多年的發展壯大,該鎮形成了以王木腿村、張吉店村為中心的兩大蟋蟀交易市場,每年秋季都會吸引上海、浙江的客商云集于此,逐步形成捉、養、銷、逗一體化的蟋蟀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