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摩手記之運河區——
骨干企業當好動能轉換“龍頭”
市運河經濟開發區,是我市面積最小的一個區,但地位不弱。這里是山東連接河北的門戶,是我市打造的綠色屏障的最前沿,還擁有著華魯恒升、華能德州電廠等多家在全市經濟版圖中都舉足輕重的大企業,因此該區的發展路徑在我市各縣市區中,都是最為特殊的。
面積小、大企業多,可能一家大企業的轉型升級,就能極大影響全區動能轉換的格局。我們看到,今年當地正是抓住了這一特點: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中,更多發揮了骨干企業的“龍頭”作用。
在市運河經濟開發區,骨干企業是這里動能轉換的絕對主角:該區今年計劃實施工業項目13個,總投資144.6億元。其中,僅華能山東與華魯控股簽訂的重大能源戰略合作協議,就約定共同投資60億元,建設工業蒸汽產業鏈互補和節能合作項目。華魯恒升今年在技改項目上,已完成投資6億元,總投資130億元的精己二酸品質提升項目樁基施工已完成80%,酰胺及尼龍項目正在進行圖紙設計,煤基固廢綜合利用項目即將竣工。截至9月底,華魯恒升完成營業收入106.1億元、利潤總額22.5億元、上繳稅金10.2億元。
發揮好骨干企業的作用,并不意味著地方黨委政府坐等企業發揮作用。恰恰相反,大企業帶來大效益的同時,也面臨打的發展風險,他們的發展離不開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該區今年骨干企業的蓬勃發展,正是當地黨管干部拼搏奮進、積極作為的最佳體現。以園區建設最難的拆遷為例,為支持華魯恒升新項目如期開工,當地今年僅用2個月時間就完成恒升化工園區內兩大片區拆遷任務,騰空土地1200畝。
作為開發區,本身就應該當好區內企業的“大管家”,為企業發展提供及時服務,協調好企業同周邊群眾的關系,這些同樣體系黨委政府的工作能力。從這一點看,市運河經濟開發區交出了一張很不錯的答卷。
德州24小時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