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魯秋,原名馮長收,1948年生于禹城市張莊鎮洼里馮村,現定居北京。結業于清華美院全國美術理論研究與書畫創作高研班、中國國家畫院高卉民大寫意花鳥畫創作專項研修班。職業書畫家,中國冷香畫派領軍人。現任中國書畫家聯誼會常務理事、北京世界華人文化院書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香港珠江書畫院副院長、吉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北大資源藝術傳媒學院特聘教授等職。其作品先后被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國務院事務管理局、中外使館和多家美術機構及國際友人、知名人士收藏。被國務院紫光閣國禮中心、中國書畫藝術促進會、《中華國粹》和《世界中國》雜志社評選為“國禮藝術家”。
11月19日,“丹青懷德——新中國成立70周年魯秋藝術邀請展”在德州市博物館一樓學術報告廳落下帷幕。魯秋先生以畫冰雪梅花見長,自創冷香畫派。他把梅花置于冰雪天地之中,將梅花凌寒傲雪獨自開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更彰顯梅花蒼勁雄渾的風骨和氣魄。
此次畫展是先生懷著對家鄉深厚感情所做的匯報展,共展出作品百余幅,除冰雪梅花系列作品外,還有專為此次畫展創作的丈八匹長卷《中華魂》《清蓮圖》等畫作,為家鄉人民獻上一份豐厚的藝術盛宴。
《中華魂》
以梅言志,自創冷香畫派
魯秋原名馮長收,1948年出生在禹城市張莊鎮洼里馮村。自開始專攻梅花后,取名魯秋。魯,寓意不忘生養自己的山東故土;秋,他夢想在自己人生的秋天,有一個好的收成,使自己變成藝術的富有。
魯秋自幼酷愛書畫,讀小學時,他的繪畫才能已嶄露頭角。沒有筆墨紙張,他以樹枝當筆,以大地為紙,魯西北平原上的鄉村風景成為他創作的源泉。當時的宣傳畫、偉人像、小人書中的各類人物插圖都是他臨摹的對象。然生不逢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他被莫須有的罪名打成了“反革命”,上學讀書成了最大的奢望。無奈下,棄家出走闖關東,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受盡了磨難。直到1973年,才摘掉了“盲流”的帽子,結束了他的流浪生涯。之后,憑借自身的文學繪畫才能,被調往北京由農總行主辦的 《農村金融》雜志、 《中國農金報》任美編,并被派任該雜志報社吉林記者站站長。1985年,已近不惑之年的魯秋考取了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畫兼修。求學3年里,畫藝日漸純青,并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雖然對山水、花鳥、人物乃至書法,都有卓爾不凡的造詣,但魯秋先生卻磐石般定位于畫冰雪梅花,并自創冷香畫派。他說,梅花的生存環境充滿艱辛、肅殺、沉郁與冷酷,但唯有如此梅花才在雪壓霜欺的嚴寒磨礪中顯示奮力抗爭的天性、不疾不速不火不溫的定力與俏也不爭春的平實與澡雪情致。魯秋矢志不渝地畫冰雪梅花,在某種意義上是言物詠志和狀景抒懷,是對他坎坷曲折人生經歷的抒發,在他的冰雪梅花中能真切讀到生命的堅韌、頑強與靜逸。
《報春》
《清蓮圖》
重出新,講梅情,顯意境
魯秋筆下的梅花吸取宋人的冷疏,博收元代的繁密,使冰雪梅花俏姿盡顯,給人以無限遐想和剛柔相濟的美感。在畫展上瀏覽先生的畫作,無不被他疏密有致、靜中有動、千姿百態、極富神韻的梅花深深吸引。
數十年來,他專攻冰雪梅花創作,在古人傳統畫梅的基礎上,注入當代元素,采納西方畫手法,創造了許多新的布局、技法,融入了畫家個人的文化底蘊和人格魅力。他的冰雪梅花,重出新,講梅情,蘊梅品,彰梅調,顯意境。打破傳統畫梅的表現形式,他把梅花與山水融合在一起,并把梅花置于冰雪天地之中,將梅花不畏嚴寒、凌寒傲雪獨自開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他筆下的梅花有一種生生不息挺拔向上的堅韌精神。他的作品中,冰雪以留白巧妙表現,更顯雅致和玲瓏剔透,與自然渾然一體;在藏藍色宣紙上,采用獨創的漂染技法表現梅花,讓其更具靈性。
“平庸的畫家機械地自我重復,優秀的畫家不蹈故常。”魯秋先生說,只有不斷自我否定,才能推陳出新。他無論是畫長帔巨幛,還是畫闊不盈尺的斗方小品,都在謀篇布局上乃至細微局部的設計表現上,有變化,有新意,因而使不同的畫作擁有不同的生命體征,新的美感,令人心暢神爽。此外,魯秋的詩文修養頗高,每幅畫作都有題詩,將中國畫的獨特藝術表現形式與詩、書、畫、印有機結合在一起,先后創作了《一花獨秀天地春》《春潮涌天雪梅嬌》《雪里揚花屬此君》等代表性作品。
《萬里江山湧彤日,天地人和鑄花魂》
愿用畫筆留住濃濃鄉情
雖已年至古稀,魯秋先生仍保持著旺盛的創作精力,每年都會到南方寫生,舉辦各類畫展,且有著深沉的家國情懷。為了紀念甲午中日戰爭120周年,先生創作了甲午系列組畫;今年12月份,還將應邀舉辦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畫展……魯秋先生說,作為一名新時代書畫家,必須把講政治放在第一位,始終堅持正確的創作導向,要為這個時代鼓與呼。只有樹立強烈的政治意識,才能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穩得住心神、經得住誘惑,才會有豁達胸懷和全局意識。
多年來,無論走到哪里,故鄉永遠是魯秋魂牽夢縈的地方。每年他都會抽空回家鄉走走看看。小時候家鄉一到雨天就被淹,道路泥濘自行車都要扛著走的畫面,時常浮現在魯秋的腦海。前幾年,得知村里開展鄉村文明建設,魯秋捐資幫助村里修建起了環村公路和文化廣場。他覺得能為家鄉父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最大的欣慰。
在接下來的創作中,他也有意將題材定格到家鄉的景物上。家鄉的古洋槐、德州大運河、董子讀書臺等,都將通過畫筆化作他那份濃濃鄉情。
《雪里揚花屬此君》
《苦寒生麗質 淡泊育清香》
記者編輯 尹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