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志冕本報通訊員呂兵
12月1日,一則題為《德州16歲聾啞男孩3年“拯救”共享單車2萬輛次》的新聞在網絡上被廣泛轉載。網友也紛紛留言,為男孩的善良善舉點贊。
一件小事、一個細節,可以管窺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全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德州,正向著建設“有德之州文明之城”的目標闊步前行。
頂層設計,推進道德建設規范化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公民道德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立根塑魂、正本清源。近日還印發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立足實踐發展、突出問題導向,明確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任務要求,為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指明方向。
在我市,市委市政府堅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定位公民道德建設,將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建立完善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黨委宣傳部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的組織體制,形成了全黨全社會共同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的生動局面。“我文明德州文明”是我市重點開展的主題活動,通過文明服務、文明家園、文明執法、文明交通、文明經營、文明傳播、文明志愿、文明社區、文明校園、文明旅游等行動,大力弘揚社會文明風尚,全力提升公民整體素質——開展宣傳教育“六進”活動;開展市政設施完善提升、環境衛生保潔提升等工程,編印發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俗讀本》;打造主題鮮明的公益文化墻、“家風家訓”主題公園……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讓人民群眾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流動攤販規范了,背街小巷整潔了,出行更順暢了,亂扔垃圾的不文明現象更少了。 ”越來越多的市民感受到了城市面貌發生的變化。這變化,不僅是城市文明程度不斷提升的體現,更是全體公民道德素質提升的有力佐證。
倡樹典型,高筑道德燈塔
這是一種堅守:年過八旬的樂陵市丁塢鎮定桿李村老黨員車梅軒,30年來義務修路,從村北到村南、從村里到村外,在方圓10公里鄉村道路上留下他的足跡。
這是一個壯舉:路遇陌生女子落水,小伙高心松從幾十米高的減河橋上縱身一躍。救人后,他只留下一句“不用拍我,人在后面,已經救上來了”,便匆匆離開現場。
這是一種感動:高考結束時,德州一中學生張翼航向母校深情鞠躬,以此表達對老師的感恩之情。“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從古至今,中國人就有擇善而從、擇善而行的傳統。在推進公民道德建設進程中,我市堅持以先進典型為引領,弘揚正氣、凝聚人心,在人民群眾中樹立起一面面旗幟。
深入挖掘,廣泛推薦。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和網絡、手機等新媒體,動員社區、企業、學校、家庭,開展身邊好人推薦活動,全面征集“德州好人”事跡。規范評審,廣泛評議。成立專門評委會,制定評選細則,明確評選流程,經公示無異議后發布評選結果。廣大群眾可登陸相關頁面留言評議,贊模范,寫感悟,向榜樣看齊、向榜樣學習。
與此同時,我市著力加大宣傳力度,在德州日報、德州廣播電視臺、德州新聞網等市級主要媒體進行專題宣傳,深入宣傳身邊好人的感人事跡和優秀品質,努力讓好人事跡“飛入尋常百姓家”。深入實施時代新人培育工程,推進核心價值觀融入公共場所、窗口單位、學校、社區、鄉村和網絡空間。廣泛開展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充分發揮“德州時代楷模”“德州最美人物”發布廳宣傳平臺的公信力、影響力和引導力,讓時代楷模、最美人物引領風尚。
今年前11個月,我市共選樹德州好人653名,市級道德模范60名。其中,萬金河、周現水獲第七屆全省道德模范稱號,趙秀強、張龍振入圍中國好人榜。凝于心、見于行,在榜樣的帶動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成為580萬德州市民的普遍追求。
志愿服務,凝聚崇德向善正能量
時下,無論在公交站臺,還是在交通路口……放眼城市街巷,志愿者隨處可見,他們忙碌的身影和微笑的臉龐成為城市一道靚麗風景。
一名志愿者就是一個文明的航標,文明城市創建離不開廣大志愿者的無私奉獻和帶動。近年來,全市上下認真學習宣傳《志愿服務條例》,加強志愿服務項目化、品牌化建設,廣泛開展“四個100”志愿服務活動,志愿服務事業蓬勃發展。
組織交通引導、關愛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志愿者們還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根據不同需求,實施“訂單”服務。如:德州市志愿者協會與德城區特教學校結成幫扶對子,采取項目化運作的方式,組織開展志愿服務,幫助特殊兒童打開心扉。宋官屯街道志愿者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打造了“課堂式”“演藝式”和“服務式”活動,為社區群眾提供周到貼心的服務。據統計,全市目前已成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3123支,設立固定志愿服務項目847個,今年已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16438次。
細雨無聲潤萬物。如今的德州大地,凡人善舉層出不窮,志愿服務遍地開花,公民道德建設正為推動我市發展注入源源不竭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