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段慧 崔志華 劉磊)“村里利用舊場院、廢坑塘復墾100多畝土地,連片開挖池塘40畝,引來項目,種上桃樹,養了淺水藕,一年來,村集體收入達15萬元。”近日,齊河縣胡官屯鎮趙官屯村黨支部書記昌業兵介紹。用這些錢,村里加寬道路,增加綠化,建起文化廣場,安裝了健身器材。
去年,趙官屯村整理閑置地塊由集體統一調配,不僅發展起林果、苗木等邊角經濟,還從濟南引進了富天下種業公司,建起16個大棚發展蕃茄育種。村民李愛菊在村黨支部推薦下到公司打工,每個月有近2000元收入,她很是滿意:“把閑地用起來就能掙到錢,大伙都說村里是從土疙瘩里刨到了‘金疙瘩’。 ”
“能刨出‘金疙瘩’,首先是選出好的村干部,服務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胡官屯鎮黨委書記緱文利說。他們對全鎮79個農村黨支部按照示范、提升、轉化分類管理的工作思路,把有帶富本領、有強烈創業愿望的人選進村“兩委”班子。同時,制定獎懲制度,把村干部報酬與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掛鉤,激發村干部干勁。
“土地閑置著是包袱,喚醒了就是寶貴財富,要想空殼變實,家底增厚,就得圍繞土地做文章。 ”緱文利坦言。該鎮深挖邊角閑散土地資源,以集體參股、農戶入股方式參與專業合作社和服務實體經營,并盤活舊廠區整合到工業園區,引進龍頭企業,培育“合作社+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增強村級“造血”功能。現在,全鎮整理閑散宅基182處,溝邊河沿等邊角地塊1270余畝,有9個村引進項目,15個村成立合作社,年收益超過105萬元。
胡官屯鎮是齊河發展村集體經濟,加速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個樣本。今年,齊河出臺《關于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方案》,依靠黨建硬功夫,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清零計劃”“倍增計劃”,引導村集體將生產路兩側、閑置荒片和房前屋后的閑散土地入股,通過“集體+群眾”“集體+公司”等合作形式,走邊角經濟發展路子。
他們通過開展“千村調研”專項行動,將全縣支部劃分三類逐個會診剖析,按照“一村一策”原則,精準制定整頓提升方案。 31名縣級領導、78個縣直部門單位、105名包村干部盯靠抓整頓,制定7項長效機制,增強村級黨組織戰斗力,累計調整選配村黨支部書記18名、其他“兩委”成員13名,培養后備干部133名。同時,對206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和34個空殼村因村施治,尤其是針對空殼村全部選派第一書記,并對有資金需求的33家農村黨支部領辦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每家提供2萬至6萬元的資金支持,累計投入幫扶資金90余萬元。
目前,齊河已全面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有178個村完成集體經濟倍增任務,倍增率達到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