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豬過年
□崔愛華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吃幾天,瀝瀝拉拉二十三。 ”也就是說,過了臘八之后就開始為年做準備了。小時候,每到這個時候,殺雞宰羊,蒸年糕,做花衣,趕花集……尤其是當年宰年豬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經濟尚不發達,農民生活很是清貧。記得那時幾乎每天吃的都是玉米面、地瓜高粱面窩頭就咸菜,白面饅頭和米飯一年都難得吃上一回,更別說豬肉了。因此,每到年關宰年豬的時候,人們都興高采烈。尤其是小孩子,更是格外盼望年的到來。
本家的一個叔叔會宰豬,生產隊或誰家殺豬都叫他去。我們常跟著去看熱鬧。殺豬前先準備好一口大鍋和一扇門板,然后由幾個人把五花大綁的豬按在案板上,隨著豬的陣陣嚎叫,一把刀子進去,就把豬放血了。叔叔在豬的一只后蹄上,用刀割開一個口子,再用一根鐵棍子捅入,在豬身上捅幾下,再蹲下來在刀口處用嘴拼命地吹。一會兒工夫,豬就變得滾圓滾圓的。
幾個人把它放在盛滿沸水的大鐵鍋里,拿起一把剃刀在熱氣騰騰的豬身上麻利地褪毛。待毛刮干凈以后,把豬倒掛起來,用一根燒得通紅的鐵棍燒灼豬身上殘留的毛,將四腳和脖頸、腋下也清除干凈,最后刮去焦漬,再用清水反復沖洗。
半天工夫,一個又白又胖的圓豬重新回到案板上。接下來便開膛破肚,把豬的內臟取出來放在一個大盆里,再將豬頭和四蹄也分割下來,這些算是豬雜碎,過年時是祭祖的好供品,也是招待客人的佳肴。
一切收拾妥當后,主人會做一頓飄香的豬肉白菜燉粉條,來招待殺豬的叔叔,臨了再割上一大塊肉讓他帶回家,真是皆大歡喜。
當然我們也會得到向往已久的好玩具。都眼瞅著叔叔把那個“豬吹泡”(豬的膀胱)用嘴吹得鼓鼓的大大的,再用母親納鞋底的麻繩系結實,便成了我們的寶貝——難得的“氣球”。因為那個年代根本沒有現在五花八門、多姿多彩的氣球。
那個年頭,養一頭豬差不多要一年的時間。沒有飼料,更別說添加劑了,喂的是麥麩、地瓜皮、以及野菜等等,飲的是刷鍋的泔水。因此,豬生長緩慢,肉質細膩、肥而不膩,至今回憶起來仍唇齒繞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