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在家學習是家長觀察孩子學習最好“窗口”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南 俞榮
疫情期間,學生在家的學習可謂“豐富多彩”。除了學校的網課外,各大培訓班、興趣班也開始轉型,以線上方式開課。除了孩子和家長的應接不暇,更有一些家長表示部分興趣班課程不適合線上教學。記者了解到,現在線上開課的種類不少,包含英語、舞蹈、樂器等。老師建議,在這個特殊的假期,家長要多觀察孩子、了解孩子,孩子在家學習,正是家長了解孩子平時學習狀態最好的“窗口”。
學生 “線上學習太難了,我想去學校上學”
以往臨近寒假結束,童童總是鬧著不想上學。可今年她卻多次向媽媽訴苦:線上學習太難了,我想去學校。“老師講得太快了,我還沒聽明白,剛想打字提問,同學們卻已經刷屏‘好的’,這個疑難點就過去了。”童童說,自己最頭疼的就是沒有辦法和老師互動,疑難點不能及時解決。
初中學生小亮則“吐糟”最近加的群太多了,僅回復群通知就占用了很大精力。原來,小亮的學校除了釘釘學習反饋群外,還讓學生們分組建立考核群,每小組一個群、小組長一個群、各科也有不同群。線上學習不到一周,他加了9個群,各種消息提示音不斷。“我太需要一臺打印機了,現在學業很緊張,材料又多,在電腦上學習需要來回滾動鼠標,寫作業很不方便。”高中生小林表示,線上學習確實給他充電不少,但因為前期準備不足,沒有復習材料、打印機,這次線上學習有些倉促。
家長 “三頭六臂”當助教,為孩子學習拼了
“媽媽,為什么咱家網絡連不上”“媽媽,為什么視頻里沒有聲音”“媽媽,我有字不認識”“媽媽,我怎么學不會啊”……上班不到兩個小時,王女士接到女兒十多個“求助”電話,直呼“線上學習要把家長逼成超人啊!”
王女士的女兒今年上三年級,一直都是由她負責孩子的學習,這次是她和女兒第一次接觸線上學習,可以用“步步維艱”來形容了。首先是孩子不會使用電子產品,應對不了多個微信群、釘釘群、直播平臺,然后是孩子年齡小,沒有自學能力,老師的講解往往要看兩三遍,每天學習超過6個小時。而作為家長,王女士只能當起“助教”,并盡可能幫孩子手抄學習材料、課后習題等,母女二人兩部手機、一臺平板電腦忙得不可開交。
校外培訓 興趣培訓“湊熱鬧”,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隨著“停課不停學”教育理念不斷深化,不少培訓機構也紛紛上線,采取語音、錄制視頻、直播等方式進行教學。
王女士的女兒除了要正常學習學校提供的網課外,還要參加英語、舞蹈、古箏的學習。“舞蹈課是網絡直播的方式進行,我認為完全沒有效果,因為一些較為專業的動作,如果不是老師面對面指導,效果很難達到。”王女士更擔心沒有專業老師指導,孩子可能會受傷。
不少家長表示,培訓機構沒有必要這時候“湊熱鬧”。但一家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培訓班選擇網上授課也有自己的原因,“這些孩子,多數要參加每年暑期的藝術等級考試,如果不進行線上教學,恐怕會耽誤考級。”
教師 逐步適應線上教學,發掘“互聯網+教育”優勢
線上教學開展半個多月,老師們從最初的“措手不及”,逐漸摸索規律、經驗,到現在已慢慢適應了線上教學模式,并從中發現一些長期適用的方法,為今后“互聯網+教育”的發展奠定基礎。
德州十中初二年級語文教師程圃芳說:“最初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互動時網絡卡頓,教學進度比較慢,看不到學生反饋等。”程老師表示,老師會記錄下這些問題,并集體討論解決。現在老師們采用多種方式解決了這些問題。
而且,在線上教學中,老師們也看到了許多“互聯網+教育”的優勢。“比如,網絡有‘線上點評’功能,老師將評語錄制好,學生們有時間就可以收聽。”程老師也驚喜地發現,學生們發送的“背誦視頻”十分認真,甚至超過以往教學效果,這些都是線上教學的優勢。
建議 觀察、了解孩子,多關注孩子學習狀態
至于目前家長們普遍反映的“教育焦慮”情況,程老師表示,這個時期的焦慮來自于孩子長期未到校學習和家長未能完全適應孩子居家學習的壓力,請家長們正確看待。一定要配合好老師們的線上教學進程,比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將孩子學習材料打印出來,多監督孩子是否按時聽課,配合老師檢查孩子作業完成情況。
而家長完成這些內容,重點并不在于給孩子講解習題,這些都可以由老師完成。家長應重點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這比在家長會上追問老師“我家孩子表現怎么樣”更有說服力。觀察孩子、了解孩子,這次特殊的寒假,是家長了解孩子最好的“窗口”,希望家長們正確對待,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