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滕璐本報通訊員高宇
近期,我市廣大職工陸續返回工作崗位。據記者了解,為保障職工身心健康,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德州市總工會在“齊魯工惠”APP上開設心理健康咨詢欄目,由心理專家對職工因疫情引起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
針對市民出現的情緒過分焦慮的情況,市第二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李秀華建議可通過自我放松、情緒宣泄等方式,緩解焦慮。
李秀華說,盡管各單位積極落實防護措施,仍有不少人因過分擔心,導致睡眠質量差,夜晚無法入睡、早上很早醒來。“焦慮是人類在面臨各種重大事件時的應激反應,是一種正常心理防御現象,核心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
李秀華稱,短時間的焦慮屬于正常,但長時間焦慮會使大腦處于一種異常活躍的狀態,從而導致個體容易失眠,而失眠又會引起新的問題,如記憶力下降、反應變慢等。同時,焦慮也會引起一系列的身體癥狀,如心慌、胸悶、口干、尿頻、出汗。
對于出現上述癥狀的人,李秀華建議,千萬不要刻意壓抑或者掩蓋這種情緒,應適當宣泄。可以選擇一個時間段,最好是在晚上下班回到家中,大約半小時左右,主動、集中宣泄焦慮,比如大哭一次、喊幾聲、向家人傾訴等。如果時不時出現焦慮或擔憂,可通過多種方式記錄下來,包括當時發生的事件、想法等,用晚上半小時的“焦慮時間”來集中處理。可通過一條條翻看,體會記錄下來的事情給自身帶來的焦慮感,并選擇性翻閱官方疫情信息,多了解病毒傳播的相關知識,專家的正確建議,同時,不斷給自己鼓勁,告訴自己,疫情終將過去,馬上就能恢復正常生活,做好科學防護,便不會輕易被感染。“學會放松訓練也是一個重要方式,如緩慢深呼吸,轉移注意力,最終目的就是通過各種方式,讓自己盡快積極樂觀起來。 ”李秀華說。在其他時間里,就讓自己回歸正常工作、學習中。但如果用完當日的“焦慮時間”之后,又出現新的焦慮或擔憂,也可同樣采用記錄的方式,等下一個“焦慮時間”再去處理。
李秀華說,相信通過這次疫情,能真正讓大家改變認知,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到講衛生、愛自己、愛家人、多運動、遵作息、少煙酒。尤其是公眾在注意身體健康的同時,多關注心理健康,多學習心理學知識,早發現自身的心理問題,盡快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