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22點,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正門,“武漢市醫療救治中心”幾個紅色大字在夜幕中格外耀眼,紅光覆蓋了周圍很大一片區域,有醫療隊員形容它就像一個巨大的救護車。
山東醫療隊隊員楊曉宇和宋佳雋走下大巴,穿過夜晚醫院的道路,來到該院的南五樓病區,他們即將在這里開始又一個夜班。等過了0點,就是他們在此工作的第10天了。
夜幕中的金銀潭醫院大門。于友祥攝。
“病人病情之危重出乎我們的想象”
初春的金銀潭醫院內,樹木蔥郁,不少開出了花朵,稀落的建筑物掩映其間,白天不時能聽到喜鵲在其間啼叫。
2月26日,山東第十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選出15人組成的小分隊進駐金銀潭醫院支援。
10天前的2月26日,山東第十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選出15人組成的小分隊進駐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支援。作為接收新冠肺炎病人最早、也曾是收治病人最多的醫院之一,這里對醫務人員來說可謂“一線中的一線”。
金銀潭全院3棟樓21層病區,全部用于收治新冠肺炎病人。其中,四個普通病區被改造成ICU病區,而山東醫療隊員進駐的就是改造而來的南五、南六樓病區。
在第一天前往金銀潭醫院的路上,山東第十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長張鳳偉為這一支15人的隊伍起名“尖刀班”,“要像一把尖刀一樣,直插病魔的心臟。”張鳳偉為隊員們打氣時說。
“考慮到金銀潭醫院以重癥為主,所以抽調的隊員大部分是ICU優秀的護理骨干。”醫療隊護理組組長王芹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醫療隊經過專題研究,選出了這支由5名男隊員和10名女隊員組成的隊伍,年齡最長的是70后,年齡最小的是1996年生人。
“進到金銀潭醫院的時候,我感覺就像來到了我自己的醫院一樣。”擔任班長的宋建偉來自臨沂市人民醫院,從事神經外科ICU護理已有20年,“這次來到金銀潭,感覺有了用武之地。”宋建偉說。
但同時他們也將要面臨職業生涯中最大的挑戰,“初到科室,24個病人中,有14個病危、10個病重,有ECMO,有CRRT,有氣管插管,還有氣管切開、機械通氣,有的既上了CRRT又上了ECMO,還有的機械通氣、CRRT、ECMO同時用上了……病人病情之危重出乎我們的想象。”宋建偉在日記中描述初到金銀潭時的情景。
“真想自己有三頭六臂,能耳聽八方”
宋建偉和隊員們正準備進入病房。
3月5日的晚班,楊曉宇和宋佳雋從23點一直工作到了第二天凌晨4點,“整個夜班得盯著病人的生命體征、微量泵,還有他們身上的各種管道等等。”楊曉宇說,雖然夜班相對于白班事情少一些,但對于重癥病人卻是“渡劫”的關口,醫護上班時精神高度緊張,“連困都不敢困”。
有人形容,重癥護理就像在懸崖上行走,隨時都有可能一腳踩空,所以醫護人員必須要隨時保持高度謹慎。
金銀潭醫院接收的患者絕大部分是重癥,有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呼吸機、CRRT 、ECMO患者,護士全面負責患者的一切,相比輕癥患者的護理,工作量倍增,護理難度大,并且隨時要應對突發情況。
“各種各樣的工作讓我停不下腳步。”山東醫療隊隊員李升美說,病人的生命體征需要記錄,打針、插胃管、吸痰、采集咽拭子、查血氣分析、上中心靜脈壓,幫隊友的病人抽血,隨時接到醫生的呼叫:“10床血氧低馬上看一下”、“7床的血壓低用腎上腺素”……
“此時真想自己有三頭六臂,能耳聽八方。”在工作日記里,李升美寫到:“在這里沒有了時間,沒有了空間,仿佛自己就是一只飛來飛去的小蜜蜂,飛到東,飛到西。”
初到金銀潭醫院的幾天,這支山東小分隊的隊員們幾乎都是在適應新環境、新流程的忙碌中度過的。“身體上的疲憊還可以接受,更多的是來自工作中的壓力。”主管護師吳濤濤說,初到金銀潭醫院,重新學習、適應一個與以往完全不同的診療流程,病歷系統怎么使用,檢驗、轉病區、領取設備、物資供應等流程怎么走等等,并且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給護理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
這段時間,每位山東隊員下夜班,班長宋建偉都會給他們打電話詢問工作情況、了解隊員的心理狀態,給他們鼓勁加油,“咱們山東的這些小姑娘、小伙子韌性都非常強,雖然累但很快就能調整過來。”宋建偉說。
“他們這些去金銀潭的醫護人員心理承受能力一定非常好,一般人肯定承受不了。”接送醫療隊員的公交師傅告訴記者,每天山東醫療隊隊員們下班時,他都留心觀察過他們,沒有誰沮喪抱怨的,“感覺他們很強大,讓人非常安心。”
“不能是別人讓干啥才干啥,
有些事總得有人去做”
金銀潭醫院病區內。吳濤濤攝。
目前的金銀潭集結了來自全國的頂尖的醫療力量,山東醫療隊的這15人僅是眾多醫護人員中很小的一部分,但他們積極踏實的工作給本院的醫護人員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剛進入金銀潭醫院的頭幾天,宋建偉就先把所有的流程都熟悉了一遍。“護士工作有時看起來很瑣碎,比如藥品分類、耗材整理、生活物品歸整等等,但等用到的時候就非常關鍵,瑣碎的事情整理好了能節約出很多時間投入到救治工作上,并且減少關鍵時刻的失誤。”
宋建偉說,前期醫院里的醫護人員都非常忙,很多細節上的工作被忽略了。而這些被忽略了的地方,都成為了她眼里的活兒,“病房清潔區域的消殺,我來之后都整體做了一遍。凡是能注意到的地方,力所能及地都做了。”她覺得,來了就要發揮自己最大的作用。
“做護士能力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要用心。”為了能盡快讓工作進入節奏,宋建偉在休班日也來到醫院幫忙,把別人沒空做的工作都做了,“不能是別人讓干啥才干啥,有些事總得有人去做,不然也配不上咱們‘尖刀班’的名字。”
因為工作細致,金銀潭醫院的護士長彭璐也對宋建偉越來越關心。一次,宋建偉穿著防護服正要進入病房,彭璐拉住她關切地說:“感覺不舒服就出來吧。”
來武漢之前,宋建偉在臨沂市人民醫院擔任護士長已有11個年頭,一向對工作嚴格要求的她,來到金銀潭醫院之后也把那股精神帶到了這里,受她感染,隊員們都干勁十足。
3月5日,上級領導來到金銀潭醫院慰問,護理部主任劉衛華特意把正在休息的宋建偉也叫了來。在幾次與各帶班組長交流中,護士長彭璐也多次夸贊山東醫療隊員,表示山東人干活實在。
最難忘的生日:
每人在微信群為她唱了一首生日歌
3月3日,隊員李秀萍收到了丈夫發來的生日祝福紅包,她與丈夫都是醫生,雖然相隔兩地但卻都在戰“疫”一線奮戰著,丈夫答應她,等她回去再給補過生日。
這個生日,李秀萍本以為就這樣簡單地過去了,萬萬沒想到,在金銀潭醫院小分隊的微信群里,大家每人錄制了一段生日快樂歌向她祝福。“一個個聽完,眼淚模糊了我的雙眼。”李秀萍說,這是她步入不惑之年的生日,因為大家的這份心意,成為了她終生難忘的生日。
“幾位護士長都很照顧我們。”90后的楊曉宇說,有一次她從病房出來,宋建偉隔著門上的玻璃向里張望跟她示意,楊曉宇心頭一熱,“當時感覺就跟自己媽媽一樣。”
因班次臨時調整,2月29日晚,只有楊曉宇一人值班。這意味著凌晨1點下班時,楊曉宇需要獨自一人乘班車返回駐地。這讓這個90后小姑娘,不免心生膽怯。不過,她不知道的是,當晚11點半,宋建偉和李秀萍就準備出發去接她。而當得知她們兩人當天剛結束工作后,山東第十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長張鳳偉和護理組組長王芹攔下了她倆,代替她們去接楊曉宇。凌晨1時50分,楊曉宇下班走出醫院,一眼看到王芹,飛奔過去緊緊擁抱在一起:“王隊,我一眼就看到熟悉的隊服了,我就知道有人來接我了!一看到您,我就一點不害怕了!”
凌晨,王芹在醫院門口等待著楊曉宇。于友祥攝。
在日記里,宋建偉給隊里的隊員都一一安上了標簽:李秀萍是 “知心大姐姐”,李升美是“技術擔當”,李涵、宋佳雋兩個年齡最小的男護士是“力量擔當”,還有王順靜、楊曉宇……
這支臨時組成的小團隊,15名隊員來自臨沂和東營不同的5家醫院,各自的工作、生活習慣不盡相同,但在短短幾天的時間里就磨合出了深厚的情誼。“我們很團結,像一個小家庭一樣。”隊員吳濤濤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黃翔 發自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