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店環境衛生,小米面窩頭口味地道,我已經吃了五六年了,你也買幾個嘗嘗吧。”3月19日11點,正在樂陵市康益康米窩頭店購買窩頭的市民劉清平對記者說。
見到顧客推銷起了自家的窩頭,已經開店20多年的店主卞紅梅臉上寫滿了自豪:“我每天能賣200多個窩頭,除了傳統的制作工藝,主要還是經營的環境干凈整潔了,大家吃著放心,銷量自然就上去了。 ”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中分局中隊長韓峰介紹,自2017年起,全市開展小作坊三年規范提升行動,按照“整治一批、規范一批、提升一批”的總體思路,進一步明確小作坊登記標準,健全食品生產加工經營者監管臺賬,嚴格按照六項規范,為符合要求的現場制售商販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為符合小作坊辦理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辦理小作坊證。“我們按照要求把60平方米的店鋪劃分成更衣間、原料存儲間、操作間、銷售間,并建立了食品進料、添加劑使用賬單,由專人負責管理。 ”卞紅梅介紹,各間室采用鋁合金門窗封閉隔斷,洗手臺處安裝烘干機,房間全部配備滅蚊燈和紫外線殺菌燈。“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事關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只有嚴格監管好企業的‘出口’,老百姓才能放心地‘入口’。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麗霞表示,在開展三年規范提升行動的同時,全市開展食品工廠規范化行動,積極打造規范化工廠模板,通過觀摩學習,督促企業推行良好生產行為規范。目前,全市已有164家食品企業通過驗收。
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把食品安全和供應穩定作為生活物資供應的第一要求,將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相結合,開展守護群眾“米袋子”“菜籃子”的食品安全專項抽檢,緊盯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消費量大、風險較高的食品,以大型食品超市、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銷售源頭為重點,圍繞居民日常所需米面油、肉蛋奶、果蔬及網絡銷售食品等消費重點,累計抽檢食品100余批次;開展早市、夜市專項行動,助力餐飲服務行業復工復產與疫情防控工作,全方位排查食品安全風險隱患。“監管部門不僅要主動作為,更要科學作為,采用科學化、規范化、現代化的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實現監管資源的科學配置和有效利用。 ”劉麗霞說,為此,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按照《食品生產經營風險分級管理辦法》,將食品生產、流通環節從低到高劃分為A、B、C、D四個級別,餐飲行業劃分為優秀(A)、良好(B)、一般(C)三個等級,對食品銷售主體業態類別、管理水平進行分類,根據風險等級,結合監管資源,合理確定企業的監督檢查頻次、檢查內容、檢查方式及管理措施,加大對較高風險經營者的監管。
加強“線下”監管的同時,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還將食品安全監管網“織”到了“線上”。在卞紅梅店鋪的食品操作間,記者見到墻上安裝了一臺電視,電視墻面右上角安裝有攝像頭。“生產過程會通過攝像頭傳輸到電視屏幕上,同時也會連接到市場監管分局的監控中心,這樣消費者對我們的食品更放心了。 ”卞紅梅笑著說。
讓食品安全“曬”在陽光下,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過“智慧監管”系統實時查看食品加工過程,運用后廚視頻智能巡檢系統對違規行為實現線上遠程監管、整改任務跟進,經營主體可通過系統完成對整改任務的接收及報送,食品安全日常監管實現向無紙化、智慧化的轉變。目前,全市已有600余家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和學校食堂實現了在線實時監管。□本報記者 黃曉龍 本報通訊員 李路焰
“智慧監管”讓食品安全看得見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檢查店鋪進料登記信息。記者 黃曉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