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鄭乃春通訊員李強
走入德州市城建檔案館建設項目檔案庫房,你會發現每個項目檔案里面都存有一個“建筑執照”,規范的名字叫《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但凡一個建筑物的誕生,大體有兩個必須的環節,就是設計和施工。而要完成這兩個環節得必須經過科研立項、報批規劃、征地拆遷、配套審批、施工設計招標等多項審批過程,其中最為核心的審批就是施工許可證的辦理。
它,究竟是什么
國家為了加強對建筑活動的監督管理,維護建筑市場秩序,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于1999年12月1日起以法規的形式在全國施行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規定,在中國境內從事各類房屋建筑及其附屬設施的建造、裝修裝飾和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以及城鎮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的施工,建設單位在開工前應當向工程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施工許可證。
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是建筑施工單位符合各種施工條件、允許開工的批準文件,是建設單位進行工程施工的法律憑證,也是房屋權屬登記的主要依據之一。沒有施工許可證的建設項目均屬違章建筑,不受法律保護。
近期,作為新冠肺炎收治臨時隔離點,福建泉州欣佳酒店發生整體垮塌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事件,引起全國極大關注,該項目在實施裝修改造時就屬于未辦理建筑施工許可執照。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給社會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安全隱患和經濟損失。這也就是政府為何自建設活動起始,就將施工許可執照作為硬核條件予以嚴控把關的真正目的。
它,在我市演變近70年
德州市城建檔案館目前館藏有我市不同時期的“施工許可證”和政府批文,也充分證明和反映了我市在尚未立法施工許可之前,就已開始加強建設活動的規范化管理。
其中,1953年5月27日的一份德州市人民政府建筑許可證存根,內容只是對開竣工日期做了明確說明,建設地點和建設數量還比較籠統,沒有標注建筑物的結構、面積、高度、寬度以及與周圍建筑物的關系。
1965年,名稱開始改為建筑執照,頒發機構也由政府頒發轉向政府部門頒發。變化最大的是對建設單位、工程位置、建筑物用途、建筑物數量、建筑層數、使用年限、開工日期、竣工日期做出了明確要求。鑒于那個時期都是以平房為主,能夠提出這些標準要求已實屬不易了,應該是一個非常大的、跨越式的發展。
1975年執照帶有濃厚的時代烙印,名稱又開始變更為建筑工程施工執照。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執照正上方抬頭印制有那個時代特征的毛主席語錄,標注內容基本延續先前執照內容,但去掉了最關鍵的開竣工日期要求。其中下面的手寫文字補充說明更能體現當時審批人員的思想進步和工作認真,明確了建筑物體的參照式樣,這是第一次在執照中提出建筑式樣概念,也就是現在的規劃和設計環節。
1987年執照,執照上面的毛主席語錄不再成為固定版式,變化最大的是增加了批復意見,其中對立面裝修及陽臺做出了明確要求,規劃理念更為明顯。
1999年立法后的第一版正式執照,在樣式上改變了過去存根式樣,采用對開式樣,將國家法律規定及行政許可事項明確于證書上面。在內容上更為規范,將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等各方責任主體單位明確標注,項目名稱、建設地址、建設規模更為詳盡。
199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開始實施。此時,首次將工程預算價格在施工許可執照中予以明確提出,體現出了《合同法》開始在市場中發揮作用,市場經濟元素在執照中第一次呈現。至此,該樣式執照一直執行到目前,期間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雖經過幾次法律法規的修訂,只是對施工許可辦理條件、要求和程序上的調整,在執照內容上并未出現大的變化。
它,保障工程質量和人身安全
一個小執照透視出了我國建設活動的發展軌跡,也更加體現出了政府加強建設項目活動以人民為中心服務理念的不斷延伸。
德州市城建檔案館館長張磊表示,從施工許可證的誕生和演變發展過程可以看出,施工許可執照自誕生以來就充當了建設項目活動的重要程序。隨著經濟、政策及社會需求的變化,建筑物從最初的簡陋平房建設,到人們開始對建筑物色彩、裝飾的外立面審美需求。譬如影響較長一段時間的水刷石飾面、馬賽克墻面裝飾及建筑物,從安全角度結構由磚混結構到框架結構的轉換,一直到今天的與環境自然的協調性、城市規劃色彩控制的規劃設計理念提升,建筑施工執照在不同歷史時期在內容上進行限制。
特別是在內容上,對建筑物立面設計作為行政許可的重要內容保留至今意義重大,它不僅為建筑物的規劃設計、施工、竣工、使用等環節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保障了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和工作人員生命安全,更為國民經濟、城市發展、生態環境以及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