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曹寧寧 報道
德州新聞網訊 神頭鎮東小李村是省定貧困村,一直以來,人少地少的局面限制了經濟的發展,村集體基本沒有收入來源。如何帶領村民增收,實現村集體經濟“破殼”是村支部書記馬慶山和鎮黨委政府一直思考的問題。
借助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東風,東小李村多次召開黨員、群眾代表會議,將全村180余畝耕地全部流轉給村集體,實行集中耕種、精細化管理。2020年,又通過“三資清理”收回近20畝閑散宅基地,最終整合土地資源200畝左右。先后種植過玉米、小麥、花生、大豆、水果玉米等作物,積極探索種植發展新模式。但經營下來,集體經濟增收并不明顯,甚至個別項目還出現了虧損,之前流轉土地的決定也遭到了部分群眾的質疑。
為扭轉這一局面,馬慶山開始多次外出學習考察,在與管區書記溝通討論后,最終決定與臨沂市平邑縣長宏苗木有限公司進行深度合作。利用近200畝土地打造果木育苗基地,進行櫻桃、蘋果、李子等果木的育植,其中150畝承包給該公司,剩余40多畝由村黨支部領辦創辦果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育苗成功后由公司進行訂單回收。預計每畝地可育苗3000余棵,每棵苗凈利潤1元,村集體年終可增收10萬元,村民入股享受固定租金和分紅。為保障果木栽培順利進行,鎮政府還委派工作人員通過小農水泵站從篤馬河調運30余萬方農耕水,解決了苗木種植無水可用的困境,給群眾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如今東小李村的果木育苗基地,在合作社社員的辛勤勞作下,幾十萬棵樹苗在田里整齊樹立。不僅促進本村集體經濟增收,還帶動了周圍群眾積極就業。東小李這個昔日的“貧困村”,最終實現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華美“逆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