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成
那年正是秋實的季節,我在工作了42年的崗位上退休了。剛開始,不少親朋好友包括家人擔心我不適應,推薦了不少經驗做法。在家短暫休整后,我決定做一件“大”事:這些年我總是忙忙碌碌,幾乎從未休過假,所以親戚們雖多數居住并不遙遠,我卻很少得閑看望。退休后有了閑暇,一種思親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我驅車一一探望了幾位年長的親戚。
我父親姊妹一人,老家已無近人。于是我登門拜訪了姥姥門上的幾位老人。幾位老人均在80歲左右,他們的思想觀念、精神狀態和生活方式,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老舅是個樂天派,雖然家境并不富裕,但知足常樂。家在縣城邊上,農忙時,上午老舅和妗子在幾分地里拾掇拾掇,下午他就和幾個老友玩得不亦樂乎。老舅從小愛好寫作,多年來常有詩歌、短文見諸于廣播、報刊。晚上和農閑時,還會練練筆,幾十年的愛好從沒間斷……他反復對我說:“現在挺好的、挺好的!”滿臉的皺紋始終舒展著,言談話語間透露著滿足和樂觀。
二姨前幾年離世,孩子們怕老爺子孤單,爭著贍養。姨夫20多年前突發腦血栓,幸虧治療及時,生活無大礙。為了戰勝疾病,也為了少給孩子們添麻煩,這些年他表現出超人的毅力。每天遵醫囑服藥,下決心戒了習慣多年的煙、 每天早酒。晨、下午不乘電梯,走樓梯,到室外走步鍛煉,風雨無阻。他生活非常規律,服藥、吃飯、喝茶、鍛煉,像鐘表一樣準,雖已80多歲,依然紅光滿面、精神矍鑠。
已80多歲的姨夫戴著老花鏡,坐在火爐旁,正在專心致志地讀報。我從攀談中得知,姨夫在鄉鎮企業退休后,一直堅持著讀書看報的習慣。子女們給他訂了報紙還不能滿足他,他總是第一時間到一胡同之隔的村委會拿來當天的新報,抓緊閱讀,然后及時送回去。四姨則堅持讀名著。兩人還時不時互相交流學習體會。
三姨家居內蒙赤峰,我本計劃抽時間專程前去拜訪。說來也巧,去年北京世園會,我和愛人隨團去參觀。正在內蒙古館觀看時,恰逢多年未見的三姨。見面后,她握著我的手久久不肯松開,我的眼頓時濕潤了。她是由大女兒陪著專程來游玩的。姨夫去世早,三姨自打年輕時就含辛茹苦把幾個孩子養育大。我在交談中得知,她的孩子們都很有出息,也很孝敬。可能是艱難磨練中過來的人,三姨身體一直很硬朗。她年輕時當過老師,至今已80多歲依然保持著優雅的氣質。她和子女們住在一個小區,但獨立居住,堅持生活自理,還力所能及給孩子們幫幫忙。她自己時常參加諸如打門球、旅游、散步等活動。多年來,三姨一直保持著達觀的心態和慈善的面容。
拜見過這些親人們,我心情豁然開朗,他們的這些生活方式和態度,不正是我應該學習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