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李春惠、鄭明鴻、李凡
“兒子上大學要用錢,到廣東打上工就安心了。”45歲的苗族婦女楊再源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鐘靈鄉寨稿村人,今年2月經過預約、登記、體檢等程序后,她坐上錦屏縣的包車到廣東打工。在黔東南州,像楊再源一樣坐著政府組織的免費包車、專列等去外省打工的農村勞動力多達數萬人。
為做好農村勞動力疫情期間安全有序返崗和外出務工,貴州省加強與東部地區的勞務協作,以廣東、浙江等用工大省和對口幫扶城市為重點,通過簽訂疫情期間促進農民工安全有序返崗備忘錄和勞務協作協議,雙方信息互通、健康碼互認,搭建政府間、人社部門間的溝通協作機制。目前,已與廣東、四川、重慶、浙江簽訂備忘錄和協議。
貴州還實施“點對點、一站式”精準服務,對成批量返崗的農民工,集中組織包車、專列、包機,直接護送到對口幫扶城市就業;對零散返崗的農民工,通過聯系目的地相關部門、企業派專人專車接送、組織集中自駕補貼油卡等,確保安全出行、順利返崗。
貴州是傳統勞動輸出大省,春節期間全省農村勞動力省外返鄉250多萬人,通過有組織輸出勞動力,目前這些從省外返鄉勞動力已基本實現外出務工就業。
同時,針對想就地就近務工的農村勞動力,貴州各地對用工缺口進行摸排,并大力開發本地崗位,重點引導貧困勞動力到茶產業、食用菌產業等12個特色產業就業,支持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優先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
在岑鞏縣貴州漢豪電氣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幾十臺點火槍零件篩選器械不停運作,工人們戴著口罩在操作臺面或是忙著組裝產品,或是全神貫注調試成品。公司負責人劉漢豪說,公司主要生產打火機和點火槍,目前已有約400名一線員工返崗上班,其中98%來自岑鞏縣易地扶貧搬遷小區和農村地區。“在政府支持下去年完成產值7000多萬元,今年公司將繼續擴產擴能,目標是產值1.2億元左右,為此公司將與人社部門對接,再招數百位工人。”劉漢豪說。
銅仁市碧江經濟開發區的裕國菇業項目基地一片繁忙,工人們正在搭建香菇種植大棚,目前已完成約300個,今年底前將完成3000個大棚。“可帶動易地扶貧搬遷戶及周邊群眾1萬人就業增收。”碧江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黃鵬告訴記者,裕國菇業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3.5億元,建成投產后年產菌棒3000萬棒,年加工食用菌2萬噸以上,年產值達2億元以上。項目涵蓋制棒、種植、收購、深加工、循環利用為一體的生態循環經濟產業鏈。
為了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銅仁市2月上旬起開展了“留雁行動”,包括“尋雁”“送雁”“育雁”“助雁”“繁雁”“護雁”六項工作,解決返鄉人員就業,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已有3.14萬人通過“留雁行動”在銅仁市實現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