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鑄就文明,文明成就美景。觀察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看其外出旅游的市民就是一個很好的標尺。
文明是個人道德行為的體現,同時也是社會進步的標志。因此,文明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需要不斷涵養;同時,文明也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從個體文明到公共管理的全面提升。尤其在旅游時,往往認為不在家鄉,缺少約束,暴露一些不良習慣。
要讓文明旅游成為一種自覺,首先要從法規制度層面對旅游行為進行全面、細化的約束。不文明“黑名單”制度就是一項富有針對性的舉措,一旦被列入“黑名單”,不良信息記錄被保存若干年,將影響到其下次行程,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到出境、銀行信貸等,這會讓不文明游客受到“一時不文明,時時受約束;一處不文明,處處受阻礙”的震懾。
文明旅游的實現,除了法律法規的約束,更重要的是相關部門加強引導和游客的自律。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五一”假期可能迎來大量游客,如何疏導、如何保持安全距離等工作考驗職能部門的應對能力。不妨發揮群眾的力量,讓游客形成自我監督、自我約束的習慣。如前幾年,我市文明委針對黃金周旅游高峰發起的 “不文明行為隨手拍”活動,通過拍照、短視頻等,記錄不文明游客不遵守文明規范的行為,以此推動文明旅游工作的開展。
要讓文明成為城市旅游新坐標,需要整個社會都更加注重公共文明生態的培育。文明并不是什么宏大敘事,很多時候只是需要每名游客都能從每個細節做起,不僅將文明作為一種書面倡導、硬性約束,更能將其作為日常學習、生活、出游的基本習慣。只有當文明意識成為一種習慣,道德規范成為人們出游出行的自覺要求,文明理念成為社會普遍共識。如此,“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到的才是讓人心曠神怡的美景。
□梁承愷(作者單位:市直機關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