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記者王志強通訊員王玉磊李建博)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除不適宜集中連片種植的分散邊角地塊外全村1865畝耕地入股,占耕地總面積的97%,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51萬元,合作社社員人均增收2000元,2017年至今短短3年時間,武城縣郝王莊鎮西李古寺村從原來的負債村、后進村成為現在的富裕村、明星村。 4月26日,該村黨支部書記馬守良說,是這3年踐行“一部四會一網一社”治理機制給西李古寺村帶來了變化。
什么是“一部四會一網一社”?武城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之榮介紹,這是2017年以來武城縣抓黨建引領農村治理推進組織振興的創新,“一部四會一網一社”就是黨支部領導、議事會協商、村委會執行、理事會落實、監事會監督、網格化管理、合作社增收致富,讓黨支部在抓治理抓發展中提升組織力,以組織力優治理促發展。
全村入社、近2000畝地集中經營,談起過程的艱辛,馬守良依然很激動。面對最初群眾的質疑,黨支部動員村民理事會、網格員分胡同逐戶做工作、聽意見,召集村民議事會充分討論,算清成本賬、增收賬、務工賬、政策賬,270戶、8個日夜、21次大小會議,在黨支部組織動員下,合作社終于成立起來。“要想把農村工作做好,帶頭人必須站穩群眾立場,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家事來干。 ”馬守良說。購買種子、化肥、租用機械等重大事項都是由黨支部來研究,然后在合作社理事會上進行集體研究和表決,監事會負責監督,同時還制定了用工管理、地塊負責人等12項管理細則和出入庫等18項流程。馬守良說,這么大的“家業”是責任更是挑戰,黨支部舉旗定向但不能大包大攬,要調動各類組織和力量,讓群眾參與進來,把合作社管理和其他各項村務工作搞好。在“一部四會一網一社”機制的帶動下,黨員胡同、全員家庭積分管理等激發了村莊活力,黨群聯動、互促共進,村居治理難題不再難,群眾的質疑少了、支持多了,黨支部的威望也一步步提高。 2019年,合作社除去生產成本凈收益達到220萬元,村集體收入跨入50萬元行列,社員畝均分紅1100元。“‘一部四會一網一社’以黨支部為核心,充分激發群眾自治組織、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等村級組織活力,搭建起農村黨組織統籌抓黨建、抓發展、抓治理的有效載體,既是基層黨組織組織能力的‘磨刀石’,也是組織振興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具體實踐。 ”武城縣委書記張磊說。
新華社、省委政研室《參閱件》刊發調研報告,省委副書記楊東奇對武城做法給予批示肯定。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等專家考察后認為,武城縣“一部四會一網一社”實現了支部統領、主體分工,順應了新時期基層黨建工作的要求,具有創新性和先進性。
目前,“一部四會一網一社”模式在武城全面推開,全縣393個村健全村民議事會、村民監事會等配套組織,實行網格化管理,將黨支部定期聽取工作匯報等寫入各類村級組織章程,83個農村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2019年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促進集體增收260余萬元,反映村級班子的信訪舉報同比下降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