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5月1日電(記者 吳書光)問起月收入,狄世菊笑了起來。她說,能夠在照顧三個孫輩之余,到手套車間打工貼補家用,挺好!
在山東濟寧市嘉祥縣萬張村一家手套車間內,記者看到狄世菊等三十多位女工在忙碌,有的在縫制手套,有的在分揀配件等。已經在手套行業耕耘20年的車間負責人方林榮告訴記者,這個車間每月能加工兩萬雙手套,女工們每月工資從2000元到3000余元不等,這在魯西南農村是不錯的收入。
手套生產車間。(圖片均為新華社記者吳書光4月22日攝)
嘉祥縣商務局外貿科科長韓江雪說,嘉祥有一大批這樣的“衛星車間”,有超過7萬人在手套行業就業,可以說,手套產業就是嘉祥的富民產業。
嘉祥是曾子故里,也是手套名城。這里的手套并非普通手套,而是防寒、滑雪、打獵、射擊等專業手套。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嘉祥逐步發展手套產業,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滑雪手套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手套名城”。
業內流傳著“世界手套看中國,中國手套看嘉祥”的贊譽。49歲的廣東番禺人黃健昌奔著嘉祥的名頭,2007年來到嘉祥投資興業,他名下的喜嘉利運動制品有限公司生產滑雪手套等各類功能性手套和運動護具。
黃健昌在介紹手套生產流程。
“來嘉祥創業就是因為看好產業基礎,這里有成熟的產業鏈、供應商和人才優勢。”黃健昌說,中國出口的滑雪手套,超七成來自嘉祥。盡管也是勞動密集型行業,手套需要的織縫技術比服裝行業要高,有一定門檻,嘉祥這邊慢慢發展逐漸形成了傳統,也就形成了行業集聚優勢。
業務最繁忙時,黃健昌就要尋找分布在嘉祥縣各個角落的手套車間,“除了我們自己的200多員工,最忙時有40多家‘衛星車間’幫我們承擔一部分工序,現在還有20多家”。
據韓江雪介紹,嘉祥有手套生產加工及配套企業300多家、加工戶千余戶,產品銷往歐美、日本、韓國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嘉祥縣的滑雪手套產銷量居全國之首,是國內手套企業密集度最高、產銷量最大的專業化生產基地。
工人在縫制手套。
受疫情影響,喜嘉利公司2月下旬才完全復工。記者在工廠門口看到,他們仍在招聘員工,每月工資3000-5000元。車間內,佩戴口罩的員工正在緊張生產,一些手套已經裝箱準備出口。黃健昌說,公司產品主要出口歐美,滑雪手套行業旺季是每年4月至9月。
在黃健昌看來,雖然疫情導致訂單下滑四成,但手套算是歐美人的生活必需品,還是有市場需求,目前訂單可以做到8月。“他們的消費習慣和意識不一樣,比如滑雪、登山都要有專業裝備。”
記者了解到,隨著手套產業集群的形成,嘉祥建設了手套產業園,推動滑雪手套產業轉型升級,從裁剪、車縫、整燙、成品、包裝到物流都能在園區完成,還設立了手套博物館等。
2019年,黃健昌出口180萬雙各式手套、銷售額3000多萬元。如今,喜嘉利不再滿足于簡單地貼牌生產,伴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東風,黃健昌開始琢磨內銷,與電商平臺合作開拓內銷市場。目前,已有四名設計人員開發自己的運動品牌,希望分得一杯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