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書勝崔世瑞 報道
德州新聞網訊 進入5月,氣溫逐漸升高,我區臨齊街道西崔村韭菜種植基地的韭菜長勢良好。望著眼前的場景,村黨支部書記崔本勝臉上樂開了花。
西崔村是典型的農業村,每年村集體收入僅有幾千元。今年我區制定2020年村級集體經濟工作規劃,明確提出“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3萬元以上,其中10萬元以上的達到30%”,這讓崔本勝很是著急。
而這一難題,伴隨著我區組織部門的一個新舉措迎刃而解。 3月23日,區委組織部發出關于探索建立“農村區域黨建聯合體”的通知,要求各鄉鎮(街區)要充分結合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等工作實際,科學篩選先進村,與相鄰的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薄弱村、規模較小的村成立區域黨建聯合體,通過實施土地入社、資金入股、資源共享等形式,開展合作化經營、聯合式發展,實現資源整合和產業化發展。
與西崔村毗鄰的三里河村,在2017年流轉土地200余畝,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形式創辦祥程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依托桑椹、枸杞等經濟作物及“認種園”等經營模式,每年村集體增收3萬多元。為鼓勵該村進一步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經多方考察,臨齊街道主要負責人鼓勵祥程合作社與周邊村莊合作,聯合流轉土地535畝,進行“韭菜+辣椒”規模化種植,基地實行村級認領種植制度,由祥程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方案剛一確定便有21個村主動加盟,其中包括西崔村在內的15個經濟薄弱村。西崔村認領的20畝韭菜將為村集體增加一筆可觀的收入。“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強支柱,是增強服務功能、促進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迫切需要。我們通過農村區域黨建聯合體這一方式,補齊薄弱村發展短板,打造‘強帶弱、富帶窮’、資源共享發展模式,不斷拓寬鄉村振興路徑,增強群眾發展信心。 ”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時磊說。
為進一步發揮農村區域黨建聯合體的帶動作用,區委組織部組織相關部門深入走訪調研,進一步摸清家底,深挖優勢,明確短板,幫助和引導各鄉鎮(街區)拓展發展路徑,繪制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施工圖,在區級層面明確主攻目標,促進精準發力。同時,梳理農業農村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14個區直部門推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47條優惠政策和77條務實措施,編制《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優惠扶持政策和務實管用工作措施匯編》,將政策措施轉變為“真金白銀”。
合作化經營、聯合式發展的共贏合作模式,贏得了群眾的認可。截至目前,我區已組建黨建聯合體24個,覆蓋村莊191個,成為加快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紅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