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魯邊分行印制的北海幣(長9.3cm寬5.3cm,暗紅色壹角幣)。上有“中國民國三十年印,每拾角兌國幣壹圓”字樣。編號:0987700
1946年全省統一發行的北海幣(長12.4cm寬6.1cm),深藍色,面值壹佰元。幣正面兩側有“山東”字樣,底部有“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印”字樣。編號:JJ139230
位于樂陵市黃夾鎮東大桑樹村的北海銀行舊址
近日,筆者走進樂陵市黃夾鎮大桑樹村的北海銀行冀魯邊分行舊址,三間舊時青磚房一下子讓人回想起往昔那崢嶸歲月。墻壁上那一張張泛黃的舊幣,展柜里那一份份珍貴的文件,向人們訴說著抗戰時期北海銀行冀魯邊分行在這里誕生的往事。冀魯邊分行雖然僅存在兩年,但她匯聚在山東抗日根據地對敵金融斗爭的洪流中,成為北海銀行總行的一部分,為鞏固和發展當時的山東抗日革命根據地的金融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一張小小的北海幣,成為一段歷史的重要見證。
戰火中
北海銀行冀魯邊分行在樂陵誕生
1938年9月,由肖華率領的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到達樂陵縣城,建立了冀魯邊區軍政委員會。在對敵進行針鋒相對的軍事斗爭的同時,邊區黨委又在金融戰線上展開對敵斗爭??谷諔馉幊跗?,在殘酷的軍事斗爭之外,日偽還對冀魯邊區進行瘋狂的金融蠶食,1940年下半年,冀魯邊區市面上有日偽發行的“銀聯券”、國民黨政府發行的“法幣”“民生幣”,以及各商會商號印制的“錢貼子”等,各式各樣的紙幣泛濫成災,流通不便的同時還造成通貨膨脹。老百姓深受其害,有時一麻袋鈔票買不了一麻袋糧食,銀行到了非辦不可的地步。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山東抗日根據地膠東抗日武裝,于1938年12月在掖縣(今萊州市)創建了北海銀行,因此,冀魯邊區黨委根據當時的金融形勢,為了推擠法幣阻止其內流,打擊與抵制偽鈔,決定由邊區財經委員會副書記、第一專署財政科科長張耀增(河北鹽山縣人)在樂陵縣負責籌建北海銀行冀魯邊分行。
1941年6月,北海銀行冀魯邊分行在樂陵縣大桑樹村成立。之所以選址在這里,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當時的大桑樹村南有一條起伏連綿十數公里的東西走向沙丘土嶺,最高處可達三四十米,樹林茂密,灌木叢生,覆蓋著大片大片的荊棘。在形勢危急時,印鈔廠可以轉移到這里隱蔽。在張耀增領導下,負責具體工作的有李聘周、張啟魯、劉濤、艾國治。銀行下設印刷股,股長王月彬,打碼股,股長福壽昌,鑒定股,股長李聘周,后勤股,股長趙培臣。下屬主要單位是印鈔廠。當時條件非常艱苦,張耀增通過親戚關系在天津買到二十令紙和一些油墨、花帖,但運輸是個大難題。冀魯邊區一專署專員石景芳通過一個原籍東光縣軍閥的關系,把這些材料設法轉運到寧津縣小趙家,張耀增又設法從鹽山石印局搞到了兩盤大石印機,夜間偷偷地運到根據地。加上一臺腳蹬子打號碼機(鉛印機),這就是銀行印鈔廠的全部機器設備。張耀增找到懂印刷技術的李升堂,借用樂陵縣委印小報的石印機和一專署糧秣科印糧票的石印機,在專署印糧票的地方——寧津縣長官西北小趙家,試印了第一張冀魯邊區的北海鈔。根據上級指示,冀魯邊分行主要印制角票輔幣,如壹角、貳角、伍角、壹圓等,未發行伍元以上鈔票。
與敵周旋
印鈔設備及人員時有毀壞和犧牲
面對日寇的瘋狂掃蕩,銀行不能長期固定在一個地方。印鈔廠大多選在靠近河流的村莊,分成若干工作小組,喬裝打扮,分別隱藏在農民的地窯或村外的地洞里,夜間工作白天休息,實行單線聯系,印刷材料由領導和通信人員按照印刷程序傳送。日軍來掃蕩時,印鈔廠將印刷器材用油紙包起來,埋在沙灘里,平整好,經過風一吹、河水一沖就看不出來了,敵人走了再將機器挖出來。平時設立專人放哨站崗,敵情緊迫時,機器就地埋藏,人員迅速轉移。
自成立后,冀魯邊區印鈔廠一直處于不斷遷移中。 1941年印鈔廠建立初期,在大桑樹一帶印刷半成品,在程家樓村老百姓牛欄的地洞里,用鉛印機進行打碼標號。以后,印鈔廠輾轉于寧津縣小董家、張不良家、小趙家、武官莊、張戶頭、白菜魏等地。 1941年8月,銀行又轉移到樂陵境內的霍寨、趙黃毛家、李興雨家、小姜家一帶。這里樹木較多,容易隱蔽。印鈔機安裝在這一帶樹林中的地下室里,印鈔廠的部分領導住趙黃毛家或李興雨家,工作人員住小姜家。光挖地洞、地下室就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洞口在群眾院子里,地洞一直通到村邊隱蔽處,安放機器的地下室全部用板子、木頭支撐。為了應付當時的游擊環境,保證銀行的安全,在寧津縣的大付家、小董家和李明楊家建起了地下室,當樂陵縣的環境惡化時,曾搬遷到這些村工作過一段時間。
由于戰事頻繁,印鈔廠的設備經常遭到丟失和敵人的破壞。 1941年秋,由于奸細告密,敵人突襲程家樓村,印鈔廠被包圍,工作人員突圍時,機器及角幣半成品被敵人搶走了一部分。 1942年6月9日,敵人糾集日偽軍2萬余人對冀魯邊區進行了為期50余天的空前殘酷的大掃蕩。印鈔廠因此遭受了兩次嚴重的損失,一次在張不良家丟了一部腳蹬子,另一次在侯家丟了一部腳蹬子、一部分半成品和書籍,同時還犧牲了幾位同志。
1942年8月,北海銀行冀魯邊分行遷至河北的海興縣。邊區銀行在樂陵、寧津這一年多的時間里,工作人員雖歷盡艱險但堅持生產和斗爭,對日寇進行的金融攻勢給予了有力回擊。
各分行在革命勝利中走向統一
1938年底膠東北海銀行建立后,山東其他抗日根據地邊區政府在創辦自己的銀行時,均沿用了“北海銀行”這一名稱。 1940年,山東戰工會在臨沂縣青駝寺(今屬山東沂南縣)成立了北海銀行總行,1941年,山東財經文教大會召開,決定在全省建立統一的北海銀行組織架構。當時各邊區銀行發行的北海幣樣式自定,標明區域,分區流通。1943年9月,北海銀行冀魯邊分行印鈔廠與清河分行印鈔廠合并,改名為北海銀行渤海分行印鈔廠,廠址在墾利縣楊家村,職工80余人,設備已初具規模。印鈔廠的修理車間后幾經輾轉,遷至德州市,成為德州機床廠的前身。 1944年初,經中共中央北方局批準,冀魯邊與清河兩區合并為渤海區。渤海分行印鈔廠印制的北海幣在區內流通使用。1944年3月,清河分行與冀魯邊區分行隨區劃變動,合并為渤海分行。不久,渤海分行在德州設支行。1944年8月份起,北海幣在山東根據地統一流通,停止分區流通,完成全省貨幣統一。
北海銀行
成為中國人民銀行三大奠基行之一
1948年12月,在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下,北海銀行與華北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合并,組建成為我國的國家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北海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的三大奠基行之一,北海銀行德州支行改稱中國人民銀行德州支行。因開展業務的需要,北海銀行繼續掛牌營業。 1949年1月底,北海銀行開始以人民幣1元比北海幣100元的固定比價分批回收北海幣,至11月6日對外公開宣布收兌,年底大部分收回,少數延至1950年。 1949年4月份北海銀行進駐濟南,當年11月1日改稱中國人民銀行山東分行,北海銀行終于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張國慶